浅谈审查逮捕证据要求.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审查逮捕证据要求

浅谈审查逮捕证据要求   [关键词]审查逮捕;证据;要求      为准确适用法律,把握逮捕条件,进一步增强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合力,确保审查逮捕案件质量,提高刑事诉讼效率,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现结合我院批捕办案实际,对审查逮捕的证据要求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审查逮捕的一般证据要求   (一)主体情况的证据   1.自然人主体的身份证明: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未成年人的出生年月日)、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政治面貌、居住地情况的经查证属实的户籍资料、居民身份证、出生证、户口迁移证明等法定身份证件(原件或附有制作过程文字说明并加盖复制单位印章的复制件),或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核实的其他证据。我院曾审查一起抢劫案,嫌疑人在讯问笔录中称自己未满14周岁,而户口抄件上证实其已满14周岁,在我院讯问时张仍坚持自己未满14周岁,实际年龄与户籍年龄可能不一致,经公安机关同意,我院向犯罪嫌疑人的父母、亲友、同学调查取证,最终认定其未满14周岁,属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不构成犯罪,有效地防止了错捕案件的发生,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特殊主体的身份证明:证明所在单位性质的证据材料、所在单位或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表明犯罪嫌疑人身份、职务的有关证明材料。   3.单位主体的身份证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人工商注册登记证明、法人设立证明等。   4.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的身份证明:证明该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在单位的任职、工作职责范围的证明。   (二)发案、立案、破案情况的证据   这部分证据应具备:投案自首的记录、被害人控告、报案记录、知情人举报记录、被群众扭获记录、行政处罚机关移交案件证明、破案经过、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三)逮捕必要性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前科劣迹的证据,包括:刑事判决书及释放证明、不起诉决定书、劳动教养决定书及释放证明、治安处罚及其他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他前科劣迹证明材料。   2.犯罪嫌疑人危险性的证据,即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证据,如犯罪嫌疑人可能逃跑、自杀、串供、干扰证人作证以及伪造、毁灭证据等妨害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的,或者存在行凶报复、继续作案可能的证明材料。   3.犯罪嫌疑人自然状况的证据,如犯罪发嫌疑人是否患有严重疾病(包括精神病)、是否有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鉴定结论或情况证明。   4.犯罪情节及量刑情节方面的证据,如是否属于情节特别严重,是否具有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免除情节或其他酌定情节,以及犯罪手段、后果、危害、犯罪嫌疑人是否有悔罪表现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二、审查逮捕之最低证据要求   所谓最低证据要求是指在审查逮捕时,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某一事实的存在,但是,办案人员根据事实之间的常态联系,能以某一已经查明的事实推断另一难以证明的事实的存在。这种“已经查明的事实”就是审查逮捕时对证据的最低要求,而需要推断的往往是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支配和影响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犯罪的故意、过失、目的、动机四个内容。它是行为人的一种内心活动,只要行为人拒不供认或矢口否认,那是很难查明的。但是,作为犯罪构成的一大要件,审查逮捕时又是必须查明的,此时,根据现已查明的证据进行推断就成了唯一的途径。   (一)犯罪故意的推断。犯罪故意又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类型   1.直接故意的推断。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在认识因素方面,行为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所具有的危害社会的性质;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又积极追求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它是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结合和统一。2003年9月9日在望奎一中操场上,两名中学生陈某与孙某因琐事发生口角并厮扯在一起,厮扯当中,陈某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把弹簧刀将孙某扎跑,陈某随后便追,在孙某的教室门口将之追上并连捅孙数刀,孙挣脱后跑进教室,陈在孙的教室西南饮水机旁又将之追上连捅数刀,后孙被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而亡。虽然陈某曾辩称他没想杀人,但作为一名中学生他明知用弹簧刀扎人有可能使人致命,还连追3次并连捅数刀,应推断他有杀人的故意而不是伤害的故意。   2.间接故意的推断。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较之直接故意,它在认识因素上也是行为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所具有的危害社会的性质,而在意志因素上,它却是消极地放任这一结果的发生。如我院2003年6月27日受理一起提请批准逮捕的放火案,嫌疑人高某与派出所怄气,往派出所打电话说我家柴草垛着了,你们管不管,接着就出去从堆放在院外空场上的自家柴草垛中,拽两捆玉米秆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