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县域经济差异影响.docVIP

湖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县域经济差异影响.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县域经济差异影响

湖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县域经济差异影响   [摘 要]选取湖北省32个典型县域单位,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按有关统计年鉴,得出1998年和2010年的产业结构比重及类型。结合县域经济类型,分析了湖北省各县域产业结构类型演变对县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影响关系,并给出了相关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动;县域经济差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113-02    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总量的增长过程,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和演进的过程。同样,县域产业结构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仅支持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   1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库滋涅茨通过对各国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第一产业总是处于最主要的地位,之后,随着年代的延续,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相对比重处于不断下降之中;②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当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后,也将处于不断下降之中;③第三产业的相对比重处于不断上升之中。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出发点,按照产业的贡献率大小进行分类如下:   Ⅰ类: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Ⅱ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Ⅲ类: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Ⅳ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Ⅴ类: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按照库滋涅茨的规律,产业结构不断演变的规律是:Ⅴ→Ⅳ→Ⅲ→Ⅱ→Ⅰ。   2 湖北省县域产业结构演变特点与县域经济差异的关系   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按有关统计年鉴,得出1998年和2010年的产业结构比重及类型。然后将产业结构类型与湖北省县域经济类型及分布区位综合,再结合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序位整理出下表。   3 湖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998―2010年,湖北省各县域产业结构类型演变特点与县域经济差异之间形成的关系:   3.1 产业结构类型与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值序位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2010年,产业结构类型与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序位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如上表所示,在8个发达县中,除鄂中的天门和鄂中的枣阳的产业结构为Ⅲ类外,其余都是Ⅱ类,8个县域的经济综合实力序位都位于前十位;代表落后县域的4个鄂西县域的产业结构分别为Ⅲ类、Ⅳ类和Ⅴ类,它们的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序位也分别由高到低排序为42、43、49和58位;从较发达县域到一般县域,产业结构类型从Ⅱ类到Ⅳ类依次更替,相应的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序位由第11位演变为第36位。   3.2 产业结构上升到较高级类型的县域,它们的区域经济综合评价值及其序位基本处于上升状态   (1)发达县域中的鄂东汉川、麻城两市的产业结构由Ⅳ类上升为Ⅱ类 ;同时,鄂中的当阳、钟祥也从Ⅲ类提升到Ⅱ类,这些市的轻重工业都很发达,主导工业部门突出,如金属冶炼、机械电子、纺织、建材行业都具有相当优势,它们的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值和序位一直处于前几位。   (2)较发达县域主要分布在鄂中及鄂东地区,除沙洋县外,其余五县(市)的产业结构均有上升。其中鄂东的赤壁和武穴,鄂中的石首和枝江均由Ⅳ类变为Ⅱ类,发生了跳跃性的质变。鄂东区两市以武汉市的大工业为依托,鄂中区两市以荆州、宜昌的优势产业部门作动力支撑。如荆州的轻纺工业,宜昌的水电能源业和旅游业。这四个县级市的乡镇企业都立足于本地资源,发展迅猛,特别是建材、食品、服装业表现更为突出,鄂东两市的经济综合评价序位分别由第12位、第16位上升到了第11位和第13位,鄂中两市则由第17位和第19位上升到了第16位和第17位。另外,黄梅县从Ⅳ类升为Ⅲ类,县域综合评价序位也由第26位提高到第21位。   (3)一般县域主要交错分布于鄂东和鄂西地区与鄂中地区。在鄂东区内部,鄂东北的产业结构明显优于鄂东南:鄂东北的红安、大悟、安陆三县均由Ⅳ类上升为Ⅱ类,这三个县域的产业结构各有特色,专业化优势明显,技术层次较高,如红安的卷烟、食品和机械业,大悟的建材、矿业,安陆的纺织、建材、冶金、机械业。因此,红安、大悟、安陆三县的经济综合评价序位也分别由第32、第34和第40位上升到第31、第29和第34位;鄂东南区的阳新、洪湖产业结构保持不变,仍然是Ⅱ类和Ⅲ类。代表鄂东南中部水平的嘉鱼县从Ⅳ类上升到Ⅲ类,评价序位从第36位上升为第35位。鄂东北与鄂东南产生差距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鄂东南Ⅱ类、Ⅲ类产业本身上升的空间幅度受限;二是与鄂东南的主导产业为能源、原材料、机械业和食品工业,而这些产业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宏观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