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反馈修改稿-发展规划司
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
前 言
缓解和消除贫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国政府的崇高使命与神圣职责,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促进贫困地区持续发展,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党中央提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以及“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我国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扶持对象参加工程建设并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政府直接赈济。自1984年实施以工代赈政策以来,国家通过安排专项资金和实物,在贫困地区建设了一大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强对全国“十一五”期间以工代赈工作的指导,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划范围包括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国家扶贫重点县),以及国家明确的其他重点贫困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发展和我国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二十多年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奋斗,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5年的236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不足2.5%,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1984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以工代赈物资和资金880多亿元,在贫困地区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700万亩,修建县乡村道路19.8万公里,解决2000多万人和1400多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推动了脱贫致富进程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目前我国贫困地区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以“老少边穷”为主体的、集中连片分布的区域性贫困特征,扶贫开发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挑战:
(二)2005年底,全国收入不足683元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人,解决温饱任务艰巨。收入在683元至944元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自然条件、致贫主导因素和生存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山高沟深,耕地总量严重不足且质量差,生态环境脆弱,少数民族聚居,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秦巴山区,坡耕地分布广泛耕作粗放,土地产出率低;土流失严重降雨不足,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期短;耕地资源相对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局部地区渍涝问题突出;气候寒冷干燥,草场超载过牧,生态环境脆弱。恶劣,土地、水资源、气候等农业生产(四)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据有关统计,目前国家扶贫重点县有20%以上的贫困村未通公路,60%的乡村道路未硬化,“晴通雨阻”;67%的基本农田不能有效灌溉,90%的草场不同程度退化,其中50%以上重度退化;国家扶贫重点县有31%农户饮水不安全,其中西部地区仍有16
(五)各项支农投入有待于进一步统筹协调。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公路、农村水利、农村能源、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但是目前各项措施之间衔接不够,未能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整合协调,形成合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扶贫开发实践与探索,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扶贫道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提出:特别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一些实事。同时,中央决定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益,切实抓好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的农田、道路、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力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二)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有力地带动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能力逐步增强,具备了加大扶持“三农”力度的条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带动贫困地区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形成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四)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