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Ⅰ--新版教学大纲-2.doc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Ⅰ--新版教学大纲-2

中医学Ⅰ教学大纲 供临床五年制、八年制本科使用(64学时)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 2011年2月 绪 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二、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三、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 以古代解剖知识为主 《黄帝内经》 《难经》 2. 长期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的积累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3.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 4. 古代哲学理论的影响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 1. 基础医学 《诸病源候论》 《温疫论》 《医林改错》 2. 临床医学 《妇人大全良方》 《外科正宗》 《小儿药证直诀》 《洗冤录》 3. 药物学 《本草纲目》 4. 方剂学 《五十二病方》 《千金要方》 5. 针灸学 《针灸甲乙经》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3.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 三、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1. 司外揣内 2. 整体思维 3. 援物比类 4. 形象思维 5. 直觉思维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数】3学时 上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目的要求】 一、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特性和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基本内容 二、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 三、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熟悉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和五行的生克关系 五、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特性 (一)阴阳的抽象性 (二)阴阳的普遍性 (三)阴阳的规定性 (四)阴阳的相对性 (五)阴阳的相关性 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1. 阴阳偏盛 2. 阴阳偏衰 3. 阴阳互损 4. 阴阳转化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指导疾病的治疗 1. 确定治疗原则: (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 (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 2. 归纳药物性能 (1)药性 (2)药味 (3)升降浮沉 (六)指导养生防病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1. 取象比类法 2. 推演络绎法 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一)五行的生克制化 1. 五行相生 2. 五行相克 3. 五行制化 (二)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1. 相乘 2. 相侮 (三)五行的母子相及 1. 母及于子 2. 子及于母 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二)说明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三)说明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 1. 母子(相生)关系的传变 2. 乘侮(相克)关系的传变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指导疾病的治疗 1. 控制疾病传变 2. 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 (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二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 【目的要求】 一、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基础,五脏、六腑的的共同生理特性 二、掌握五脏、六腑各自的主要生理功能 三、掌握气、血、津液的概念,气的生成和运动、血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四、掌握气、血、津液各自的功能 五、熟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熟悉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熟悉体质的形成、体质学的基本原理 八、了解体质的生理特点、体质的分类和体质学说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藏 象 藏象、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藏象学说的基础:脏腑的分类、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 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一、五脏 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 (一)心 1. 生理功能 (1)主血脉 (2)主神志 2.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2)在窍为舌 (3)在志为喜 (4)在液为汗 (5)与夏气相通应 (二)肺 1. 生理功能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