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环保”领袖赵中“绿色保卫战”.docVIP

“微环保”领袖赵中“绿色保卫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环保”领袖赵中“绿色保卫战”

“微环保”领袖赵中“绿色保卫战”   他毅然辞去中科院的舒适工作,扎根大西北推广“微环保”理念;他创立了甘肃省第一家环保NGO,并带领志愿者开展“黄河保卫战”,勇斗近百家排污企业;他游说西部农民建生态环保的新型房舍、学校,并教他们开创“绿色生活”。他就是前不久与汪涵、陈坤一起被评为“2011青年领袖”的赵中。   创建“绿驼铃”   个子高大,胡茬硬朗,黝黑的脸庞上架着深度近视镜,脚踏一双破旧的白色旅游鞋,他就是29岁的“环保卫士”赵中。赵中是合肥人,由于喜欢爬山、旅游,他目睹了一些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被肆意砍伐后的惨景,读大一时,他就加入了学校的环保社团。   2004年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赵中到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工程师,薪水丰厚,工作安逸,但他却对自己热衷的环保事业念念不忘。   2004年11月,在甘肃政法大学的一间教室里,赵中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创建了甘肃省第一家环保NGO(民间公益组织)――“绿驼铃”。他组织当地高校志愿者定期参加登山、观鸟、植树、回收旧电池等活动,并利用假期到甘南的藏族小学给学生们上环保课。   2005年1月,赵中还带领一批志愿者到“人沙争地”愈演愈烈的甘肃民勤县宣传环保,并通过调研,以荒漠化为主线编写了一本3.6万字的乡土环保教材。自费印刷后,他把这些教材分发到当地农民手上,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2006年3月,在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的资助下,“绿驼铃”拥有了长期的固定办公室,此后开会时,志愿者们再也不用坐在地上了。看着自己创立的NGO欣欣向荣地成长着,赵中满心欢喜。   2006年7月,赵中号召全国大学生环保组织利用暑假到甘南的玛曲县进行湿地考察。不料,北京交通大学的一名学生在考察中发生了意外,为营救队友不幸溺水身亡。作为活动组织者,赵中必须将这一噩耗告诉溺水大学生的家长。当时,赵中握着手机迟疑了十多分钟,手不停地颤抖,就是不敢按下拨号键。鼓足勇气通知家属后,他第一时间赶往玛曲处理后事,然后又和志愿者一起为遇难者父母募集善款并多次到其家中探望和慰问。   没想到,接下来迎接他的却是长达一年多的官司。当时“绿驼铃”还没有正式注册,遇难学生的家长就把赵中个人告上了法庭。   随后,多数学生志愿者对“绿驼铃”产生“信任危机”而自发离开。一时间,赵中几乎成了光杆司令。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带给他沉重的打击。他开始怀疑这份事业的意义,甚至一度迷茫,想过放弃。此后的几个月,“绿驼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2006年冬天,赵中的母亲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赶到兰州照料一病不起的赵中。她本想劝说儿子放弃环保去考研,但在“绿驼铃”办公室,她看到许多有关“西部环境污染加剧”的资料,接待了一些慕名而来的年轻志愿者。渐渐地,她理解了赵中的选择并加入了“绿驼铃”,成了赵中环保路上的“铁杆”支持者。从此,推动赵中前行的责任里,又多了一份对母亲的回报。2007年年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赵中辞掉了中科院的稳定工作,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环保事业中。“我不能让那位遇难的志愿者白白牺牲,只有把‘绿驼铃’做大做强,才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2007年11月,“绿驼铃”正式注册登记,赵中成为法人代表。此后,他开始带领一帮包括家庭主妇、在校大学生、普通白领在内的环保志愿者,四处宣传自己看好的“微环保”理念。   所谓微环保,是指通过改变个人微小的生活习惯,在对保护环境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生活状态更健康。比如,赵中提倡大家出门随手关灯、打印后的废纸用背面、在公园里见到垃圾捡起来、离公司近的员工步行上班……在他和志愿者们的大力推广下,兰州、西宁、银川等西北城市的许多居民,都加入到“微环保一族”的行列。   2008年2月,赵中在北京参加一个环保会议时,结识了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马军管理着一个著名的环保项目――“中国水污染地图”。马军鼓励“绿驼铃”参与到水污染地图项目中来,赵中欣然同意。   回到兰州后,赵中每天都留意当地的环境统计公报,一旦发现有关污染企业的信息,他便收集记录下来,接着就去实地勘察,拍摄照片取证定位,再把准确的信息传到马军的“中国水污染地图”上予以曝光。   2008年4月,赵中从中央电视台看到一则消息:甘肃天水市内,世界知名品牌嘉士伯的一家合资企业正在污染着当地环境,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天水的水源地。   第二天,赵中就带领志愿者赶赴天水。沿着农民们浇地的水渠前行,他发现沿线的水又黑又臭,这些都是啤酒厂未经任何处理就排放的废水,但是菜地边上的标志牌却显示这是一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更为严重的是,这里还是天水市的一级水源保护地。   在中国水污染地图上对其曝光后,赵中和马军一同找到该啤酒厂的控股方嘉士伯,三方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拉锯战”。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