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大事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所大事记

大 事 记 清 朝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江北农事试验场由淮扬道沈瑜庆奏请首建。地点在清江北门÷褂,八面佛土圩外,因场在长江以北,故得名。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江苏农事试验场改建为江北农林学堂。 清宣统三年(1911年) 江北农林学堂改为江北农业学堂。 中华民国 民国五年(1916年) 在淮阴恢复农事试验机构,江苏省第一农事试验场在清江北郊鬼神坛庙建立。 民国九年(1920年) 10月,江苏省立第一农事试验场获省农矿厅补助经费30元,载入《中华农学会报》。 民国十七年(1928年) 12月,江苏省农矿厅派员验收清江杂谷试验场建筑场舍工程。 民国十八年(1929年) 江苏省立第一农事试验场改名为江苏省淮阴杂谷试验场,场基由鬼神坛庙迁至北洋陆军十三协废营地(现所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9月,淮阴县农业推广所收并于淮阴杂谷试验场兼办。 12月,淮阴杂谷试验场更名为江苏省徐州麦作试验场淮阴分场,其下设东、西、南三个分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因国民党军政部收回十三协营地,并增建营房1000间。淮阴麦作分场场址迁至西场(今清江果园)。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因日寇入侵上海,国民党江苏省政府由镇江撤至淮阴,淮阴麦作分场又复名淮阴杂谷试验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日本侵略军侵占淮阴,淮阴杂谷场被迫停办7年之久。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国民党淮阴县政府建设科在淮阴杂谷场、淮阴农校校外实习农场、淮阴农业推广所的基础上建立淮阴县农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淮阴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政人员纷纷撤走离散,农场亦瘫痪。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9月,在原淮阴县农场第三农校实习农场、苗圃、刘老庄畜牧场的基础上成立苏北区立淮阴杂谷试验场(原麦作分场东、南、西三个分场不在范围之内)。同时,将专区农场部分人员并入杂谷场。场址在孙大庄(今汇通市场处)。 1950年 淮阴杂谷试验场附设淮阴气象站。 年底,淮阴气象站划为独立单位,并将刘老庄畜牧场、苗圃、蚕种场等单位归属淮阴杂谷场一个中共党支部。 在现所址建平瓦房32间,草房14间,场部由孙大庄迁至现址。 开展旱谷杂粮试验研究工作。 1951年 成立技术室,内又分设试验研究与技术推广组,分别负责试验与推广工作。 苏北行署决定,从淮阴杂谷试验场拨出176亩土地建立淮阴农校。 1952年 育成玉米新品种“淮杂1号”,是自己选育推广的第一个新品种。加强技术推广,开展巡回农技展览,设立基点,组织技术推广网,为当时当地服务。 1953年 苏北区立淮阴杂谷试验场改名为江苏省杂谷试验场淮阴分场,总场在扬州。 年底参加华东区农林科技大会,山芋两次高剪苗防治黑斑病 研究获华东区三等奖,得锦旗一面。 1954年 经国防部批准将老飞机场1000.5亩土地(可耕地981亩)划拨给杂谷试验场淮阴分场。 1955年 开展棉花课题研究,1960年撤销。 购进美制TD—9链轨式拖拉机一台,实行机械化耕作。 1956年 7月,江苏省杂谷试验场淮阴分场改名为江苏省淮阴农业试验站,属江苏省农林厅领导。 开展“旱改水”试验研究。 冬,购进繁荣高级农业合作社七户人家土地30.7l亩。 1958年 淮阴专区副专员施光前兼任淮阴专区农科所所长。 1959年 4月8日,淮阴专员公署淮农[59]第187号文批准,淮阴农业试验站改名为江苏省淮阴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淮阴专区十一个县先后建立农科所,隶属淮阴农科所领导。 6月,经淮阴农校、农科所、地区行政科联合报告,将太皇堆南农校实习农场91.976亩土地移交农科所,1963年换给繁荣村。 地委征用农科所淮海路东侧土地150亩。 1960年 1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授予淮阴农科所为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撤销新技术和畜牧专业(组)。 棉花研究项目下放给泗阳棉花原种场,大豆研究项目下放给灌云大豆原种场。 1961年 10月16日,地委批准成立专区农科所党委会,这是淮阴农科所第一次成立党委会。张晋陶为党委书记,到同年的12月16日撤销党委,成立党组。 因三年自然灾害,下放部分科技人员。 为解决繁荣大队生活问题,地委决定将农校南侧农科所100亩土地划给繁荣大队。 1962年—1963年 十一个县农科所先后撤销,成立涟水、沭阳、宿迁三个农业试:验站,业务仍属淮阴农科所领导。 1963年 1月8日李柏任淮阴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路可禄任副所长。 19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