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记》关于音乐本质和音乐美学思想的探讨.docVIP

《乐记》关于音乐本质和音乐美学思想的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记》关于音乐本质和音乐美学思想的探讨.doc

《乐记》关于音乐本质和音乐美学思想的探讨   《乐记》不仅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一部理论著作,还是一部关于中国艺术哲学、音乐美学和文艺理论的著作。它记载了儒家对于音乐美学理论的论述,这在我国的音乐史上是第一次。研究探讨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我们总逃不过对《乐记》的解读,如其所论述的音乐的产生、音乐的本质、音乐的社会作用等内容。《乐记》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丘琼荪先生认为:“历代音乐理论,多不出《乐记》一书之范畴。”   《乐记》原书 23 篇,现存仅可见 11 篇,主要内容除了讲述音乐的本体,如音乐的本源、情感,还论述了音乐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关系,音乐的教育、教化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审美特征、美感等。当然,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关于音乐的社会功用问题一直以来就极受学界的关注。对于《乐记》在我国音乐美学史乃至整个音乐史上的地位,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评价:“《乐记》提供了一部相当完整的体系,对后代影响极大。”   一、关于音乐的本质的论述   音乐通过声音传达情感,人们通过声音理解音乐。声音作为音乐的介质,决不仅仅是物理学上的“物体振动而生”,那么它究竟源自何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这段话清楚地表明,音乐是由人的内心而生产出来的,是人情感表达的需求。自然的声音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而形成音乐所需要的“音”。“音”再结合“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成为“乐”。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音”和“乐”的形成都脱离不开人的情感,并且以表达人的情感为目的。   先秦儒家很早就明确阐明了音乐可以表达人的情感的观点。关于音乐与人情感的关系,《乐记》认为:“人情之所以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形于动静。”   也就是说,音乐脱离不开人的情感,心情愉悦时的音乐更加欢快、喜庆;反之,郁郁寡欢时的音乐则更显低沉、压抑。“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   人们在不同的情景心境下,对音乐的表达也就必然不相同。“哀”“乐”“喜”“怒”等情感感受,通过相应表达就表现为不同的音乐。审乐可知人心,“喜形”可以“于色”,“愁眉”则必然“苦脸”。反过来,通过音乐所表现出声音的“杀”“缓”“散”“厉”,人们也可以知道音乐中所蕴含的“哀”“乐”“喜”“怒”等情感。   音乐是人情感的表达,而且是最忠实的表达,这是因为,只有音乐是不可弄虚作假的。“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唯乐不可以为伪。”   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引起人内心的共鸣,产生情感上的变化起伏。同时,人们也通过音乐尽情地抒发内心的自觉、自省,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音乐的本质是通过其“声”“音”的律动,表现人内心变化活动,表达人思想感情的变化,是客观世界中人们主观意愿情感的表达与反映。   二、“乐与政通”的美学思想      音乐不仅仅是人心的反映,而且是社会状况真实的写照,是现实生活的艺术表达。《乐记》认为音乐不仅可以表达情感,而且还可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通过音乐能够知道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明确地说明,“音”是安邦治世之音,“审乐以知政”通过“音”可以反映“治世”的情况、成效。当社会政治太平和谐,人民安居乐业,音乐就祥和安乐;与之相反,当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时,音乐必然充满肃杀、凄凉、愤恨。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对于“乐”与“礼”,《乐记》将二者结合起来论述,认为二者相辅相成,都可以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礼”“乐”可以引导人“志”和合人“性”。天作乐,地制礼。   不论是“乐”还是“礼”,不按法度约束就会“乱”、会“暴”。只有“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礼”“乐”和则“百物皆化”。只有明确“礼”的等级制度,和谐“乐”的曲调,社会才可祥和安宁,统治阶级的地位才得以巩固不破。   以现代批判的眼光审视,儒家思想本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乐记》所阐述的音乐美学思想同样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统治者维护秩序的需求,与当时社会的发展现状相适应,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和政治要求。对此,叶朗先生这样评价:“《乐记》作者受汉代官方、宗教神秘主义哲学的影响,把礼乐及其功能加以神秘化,使《乐记》在很多地方带上神秘主义的色彩。”   三、“乐善民心”的教化功能   我们现在谈论音乐美学的时候,通常还会探讨音乐的社会功能。《乐记》作为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影响力的美学作品,同样也注重乐的善,即“注重乐的教化作用”。音乐作为治理国家改造社会的手段和工具,可以教化民众,规范人的行为。   由此,人人向善的社会环境必然纯净,整个社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