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资产剥离型紧缩战略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资产剥离型紧缩战略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选取2003年至2010年实施资产剥离战略的50家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和50家未进行资产剥离的配对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截面数据逻辑回归的方法,研究上市公司实施资产剥离型紧缩战略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行为与其上一年的财务杠杆、财务风险、资产规模等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能力和偿债能力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营运能力、经营风险以及代理成本不相关;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影响上市公司实施资产剥离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资产剥离;公司紧缩战略;影响因素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nterprises’ asset-stripping strategy based on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100 listed companies over the period of 2003-2010.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sset-stripping of enterprise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financial leverage,financial risk and asset size,liquidation,capital expansion,cash flow and assets,which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its ability of earning and case as well as liquidation. Asset-stripping of enterprise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its operational ability and agent cost. In conclusion,earning and liquidation are majo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sset-stripping strategy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growth,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influence factors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7-0077-03
一、引言
紧缩型战略是指企业从当前的战略经营领域和基础水平收缩和撤退,主要表现为企业压缩经营规模、控制增长速度或放弃对外扩张。在紧缩型战略中使用最多的是资产剥离,企业通过资产剥离可以将一部分资产与业务出售给外部第三方,并取得现金及有价证券,从而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争取更大的收益和资金价值。
与多元化战略相比,紧缩型战略是一种消极的发展战略,因此除因发生财务危机而被迫剥离资产外,似乎没有多少企业愿意主动对资产进行剥离。更多的企业是借助兼并和收购,扩大规模、进入新领域、延长产品线,而实现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和战略转移。然而,在宏观经济波动、行业发展周期作用影响下,外部环境有时会呈现紧缩态势,如果企业不采取相???紧缩战略措施而继续保持快速扩张的发展,就会面临市场萎缩导致的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等经营问题,从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甚至陷入亏损境地。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发展过程中,过分多元化会导致管理成本过高、财务风险上升等问题,此时也宜采取资产剥离型紧缩战略,以提高营运效率,缓解资金链压力,使企业重新走上增长轨道。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资产剥离的理论与实践始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国家,但大规模的企业剥离产生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第三次并购浪潮以后。从二十世纪70 年代开始,学术界开始对日益频繁的剥离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外学者对企业资产剥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非常丰富,Boudreaux(1975)采用事件研究法对1965年至1970 年发生资产剥离的138 家公司进行实证研究。Duhaime、Benson(1984)等通过对40家美国大型多元化公司经理的访谈发现,被剥离资产的盈利状况、与企业其它部分的关联程度以及企业财务状况三个因素是影响企业资产剥离行为的主要因素。Bergh(1995)通过研究发现,股东的所有权,集中度(不包括经理层与董事)越高,公司越倾向于剥离非相关业务或规模小的业务部门;而经理层的持股比例较高,倾向于剥离相关业务或者规模大的业务部门。Steiner(l997)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公司资产剥离行为研究后发现,资产剥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