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pptVIP

  1.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第六章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第一节 绪论 一、厌氧生物处理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脱氮(A/O工艺) A(缺氧):反硝化——脱氮 O(好氧):硝化 硝化:NH4+——NO2 -——NO3- 反硝化:C+NO3 -——N2、CO2 生物除磷原理 原理:利用活性污泥在缺氧、好氧交替环境中聚磷菌具有在厌氧条件下放磷、好氧条件下吸磷的特性,使活性污泥富集较高的聚合磷酸盐,最终通过剩余污泥排放来达到除磷的目的。 厌氧:细菌通过染色粒释放聚磷酸盐而获得吸收有机物的能量; 好氧:有机物氧化产生的能量又可用于细菌生长和磷酸盐转化为细菌原生质中的聚磷酸盐。 二、 厌氧生物处理应用对象——工业废水的特性 高BOD:消耗水中氧气 高SS:影响水中生物呼吸 有毒物质:食物链(生物放大效应) 削减工业废水有害性的方法 生产过程中消除; 废水排放前回收或回用; 从废水中去除。 三、 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点 应用范围广 好氧:中、低浓度有机废水; 厌氧:高、中、低;好氧难处理的物质,如固体有机物、着色剂蒽醌和某些偶氮燃料等。 能耗低: 好氧:曝气; 厌氧:沼气可作为能源; 负荷高 好氧:有机容积2~4kgBOD/m3.d ; 厌氧:有机容积2~10kgCOD/m3.d 。 剩余污泥量少,且其浓缩性、脱水性良好 好氧:去除1kgCOD——0.4~0.6kg生物量; 厌氧:去除1kgCOD——0.02~0.1kg生物量; 工艺稳定性 简化运行:生物固定、氧的传递; 消除尾气污染 充分解决起泡问题和生物不可降解物质问题 降低毒性 处理季节性污水 附:好氧和厌氧处理的共同特点 有机污染物——能源(电子供体) O、NO2-、NO3-、SO42-、CO2——电子受体 好氧:O——电子受体; 缺氧: NO2-、NO3-——电子受体; 厌氧: SO42-、CO2 ——电子受体。 四、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 反应所需菌群:兼性菌、专性厌氧菌 根据阶段不同又可分为: 水解、发酵细菌 产氢产乙酸菌; 产甲烷菌。 三阶段理论模式 水解阶段 产酸阶段 产甲烷阶段 五、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 基础因素: 微生物量(污泥浓度) 营养比 混合接触状况 有机负荷等; 环境因素: 温度 pH值 氧化还原电位 有毒物质等。 温度 产甲烷菌:5~60℃ 常温厌氧消化: 中温厌氧消化: 高温厌氧消化: pH 产酸:产氢产乙酸菌作用,使pH下降; 产氨:含氮有机物分解,使pH上升。 应维持pH在6.8~7.2,才能维持正常的产甲烷菌活性。 氧化还原电位 产甲烷菌基本条件之一:无氧; 厌氧反应器中氧浓度:由浓度与电位的关系判断(Nernst公式),即氧化还原电位; pH也对氧化还原电位有影响: pH越高,氧还电位越低; pH越低,氧还电位越高。 有机负荷 又称容积有机负荷或容积负荷,即消化器中单位有效容积每天接受的有机物量(kgCOD/m3.d)。 有机负荷要适中: 过高,水力负荷太高使消化系统中的污泥流失率高于增长速率,从而降低消化效率; 过低,物料产气率/有机物去除率上升了,但容积产气率下降,反应器容积将增大,使消化设备利用效率降低,运行和投资费用增加。 厌氧活性污泥 组合:厌氧微生物及其代谢和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 主要表现:作用效能/沉淀性能; 作用效能:微生物比例、底物适应性、产甲烷菌数量与不产甲烷菌的适应水平; 沉淀性能:用SVI表示; 搅拌和混合 提高消化效率的工艺条件之一; 分层现象。 废水的营养比 微生物生长需摄入一定C、N、P以及其它微量元素; 在工程上主要控制C:N:P 厌氧:200~300:5:1 好氧:100:5:1 C:N对厌氧消化影响更为重要 (10~18:1) C/N与新细胞合成量及产气量关系 有毒物质 重金属:使反应器失效; 苯醛基、双键、氯取代基、苯环等结构:抑制; 最高允许浓度 六、厌氧处理的工艺构造、设计与应用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概况及特征 一、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简史 “第一代厌氧生物反应器” : 1881年由法国的Louis Mouras所发明的“自动净化器”开始;化粪池、双层沉淀池 、各种厌氧消化池 特点:①水力停留时间(HRT)很长; ② 处理效率仍十分低,处理效果还很不好; ③ 具有浓臭的气味。 2. “第二代厌氧生物反应器” 特点:① HRT大大缩短,有机负荷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大大提高; ② SRT相对很长,HRT则可以较短,反应器内生物量很高。 典型: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A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厌氧流化床(AFB)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