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封皮格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封皮格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报告 晚清反腐败的失败——奕劻 2011——2012学年 第二学期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一个腐败到令全地球人都知道的贪官,为什么会在风云诡谲的晚清政坛中从边缘进入核心,并始终屹立在潮头?这自然不是“纨绔”二字能解释的。 1909年的宣统新朝,留任而有实权的老干部,只有一个年过七旬的庆亲王奕劻(1838—1917)了,掌管着各部之首的外务部。这与被仅仅当作图腾而供奉起来的张之洞,自然大不相同。 作为四朝元老及少数参与了大清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老干部,奕劻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极大的知名度。举凡大清国的历次重大事件,他都是前台的活跃角色。遍查当时的西方报纸,Prince Ching(当时“庆亲王”的普遍翻译)的曝光度,仅次于李鸿章、袁世凯和慈禧太后。 “国务活动者”之外,奕劻还以贪腐闻名全球。时人说他家是“细大不捐,门庭如市”,“异常挥霍尚能积蓄巨款”。著名的《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也提到他家就是中国官场“集市”(market),连门房都设了“收费站”(toll)。 后世有人称他为大清“首富”,虽未必尽然,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至少是“首富”之一,仅在汇丰银行就有200万两白银以上的存款。而他的宅第,正是当年和珅的老宅,如此巧合,自然更容易令人想入非非。 奕劻并非大清国的近支皇亲,他在政治上的崛起,得益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的政争。1884年,奕再度被慈禧太后踢开后,奕劻因缘际会地取代了奕在总理衙门中的位置,并晋位为庆郡王。从此,他的官运一路亨通,权力横跨外交、内务、财政和军队,远超光绪皇帝的本生父醇亲王奕譞。按照清制,爵秩本应降递一等承袭,即亲王子只能袭郡王,郡王子只能袭贝勒。亲王如果得到世袭罔替,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咸丰年之后,只有恭亲王奕和醇亲王奕譞得到“铁帽子”,而他俩毕竟是咸丰的亲弟弟,奕劻却以远房宗室成为“铁帽子王”,开创大清国的政坛奇迹。 一个腐败到令全地球人都知道的贪官,为什么会在风云诡谲的晚清政坛中,从边缘进入核心,并始终屹立在潮头?这自然不是“纨绔”二字能解释的。尤为难得的是,无论是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及政变、义和团动乱及八国联军入侵、乃至随后轰轰烈烈的宪政改革,奕劻都表现出了丝毫不亚于恭亲王奕的开明姿态和灵活身段,并以其特殊地位,为李鸿章和袁世凯等人保驾护航,成为致力于实践和探索的“浊流”们(与崇尚空谈的“清流”相对)的幕后支撑者。英国公使窦纳乐甚至认为他是“推动中国政府(进步)的一个杠杆”。 奕劻的政治本色和品格,在庚子事变的狂风暴雨中展露无疑。作为朝廷中熟悉国际国内情况的少数明白人,奕劻坚决主张及早防止事态失控,以避免外交乃至军事上的巨大麻烦。他的“右倾”言论,遭到以端郡王载漪为首的“不明外事, 专袒义和团”的“极左派”的不满。英国外交官在发给伦敦的报告中认为,“在北京的主要政治家之间, 庆亲王和大学士荣禄似乎已成为对端王或董福祥提督起牵制作用的仅有的人物。” 载漪等把奕劻看成是必须清除的政敌,义和团们则将他描绘成了大汉奸,攻击奕劻的大字报贴满北京街头,已经失控的民间暴力清晰地将矛头指向了这位王爷。在此后讨论局势的高层会议上,奕劻一概装聋作哑,但从未改变自己的观点。 高喊着扶清灭洋动人口号的“极左派”们,最后留下一地鸡毛,在八国联军的炮声中撒腿就跑,并把收拾烂摊子乃至不得不“卖国”的“脏活”,慷慨地留给他们本想诛之而后快的“汉奸”奕劻和李鸿章。在八国联军的刺刀下,奕劻和李鸿章“如一囚徒”或“受到礼遇的俘虏”,为明知不可争的城下之盟而勉强一争,其间酸苦,唯其自知。史家比较公认的是,因为这一功劳,慈禧太后终其一生,对奕劻和李鸿章都是优容有加。 从1906年开始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大清乃至中国历史上范围最广、难度最大、力度最强的改革。这一改革的主力袁世凯,自然成为众矢之的,如果没有奕劻各种手段的保驾护航,小袁或许早就成为改革的烈士了。后人多将奕劻与袁世凯的交往看成是利益输送,而忽视了在大清国的特殊国情下,无论忠臣还是奸臣,其实都是孤掌难鸣的。“君子”果真“不党”,没有统一战线,则无论好事坏事都将一事无成。 奕劻的双手,在推动改革的同时,也毫不掩饰地往自己兜里大把捞钱,高调地成为大清国的“首富”之一。晚清两次以反腐败的名义出现的台谏风潮,矛头都直指奕劻。 第一次是1907年的一起“权色交易”。奕劻的儿子、商部尚书载振出差路过天津,看中了名歌姬杨翠喜,候补道段芝贵随即用重金为美人赎身,献给载部长。如果到此为止,无非是一段风流佳话而已。但不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