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研究思路与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络研究思路与方法

经络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李建宇 (孝义市梁家庄针灸门诊,山西032300) [摘 要] 本文提出研究经络学说,首先应对经气的意义作出探索,在对经气的研究中,逐步有所发现与启迪,经络实质是不可能从解剖刀与显微镜下从形态结构中得到证明的,而此之所谓气本身就是视之不见,求之无物,既神秘而又翔实的变动不居的东西。我们研究古人学说,绝不能为古人的言语所拘泥,既不要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古人之言并非纯属经典,今人之言也绝非尽糟粕,融古今于一炉,殊途同归,使中医理论焕发出时代光辉。这不仅是中医工作者的天职,也是东方人民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主题词] 经络,经气,经络实质/研究方法 探索经络实质必须首先重视经气,已逐渐被大部分中医界前辈所认可。然而在欣喜之际,我们也不可忽视在《内经》中有关对流动在经络体系内之“经气”的论述仍处于众说纷纭与各有千秋的混乱局面。因此,我们必须在重视经气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应用客观依据,证其一点,破其全局的思维方式,对现所公认的经气理论进行新的思维推导,或许对破译经络实质能有所帮助与发现。 应重视对经气的理论探索 20世纪下半叶至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围绕针灸作用机理和经络展开了大量的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与探索,伴随着针灸临床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相继提出了有关经络实质的种种设想,从总的趋势看,大多是利用人体解剖、电子显微镜、生物化学、X线显微摄影、同位素等现代较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在寻找经络的形态结构上下功夫。但由于科研人员忽视中医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以及针灸临床的特点问题,所持观点与客观现象不甚一致,一味地抱着西医的观点,单纯从形态学的角度,认为一定有其视之可见而又稳定不移的管道;而从针灸临床中所显示出的经络现象与西医所持之观点又确有质的区别。因此,导致虽然对经络的实质有所提示,但最终又尚难作出令人较为满意与肯定的结论。可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对于这一久未被揭开的千古之谜,全国共有20多家单位进行专项研究,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迄今为止,仍然是盲人问路,不识东西;雾里看花,难分赤白。只是仅仅证明了华夏五千年前的一个命题“经络”是存在的,但在赞叹我们的祖先伟大和惊人的智慧之际,却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使经络研究进入了百家争鸣,众说纷纭,乱人心目与让人魂牵梦绕的境界。 殊不知,中医认为“气先身生”,“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外国有测气仪,精微波摄影法,证明了人的身上有气。张锡纯先生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五期·第八卷》陆晋笙书中曰:“盖西人虽讲实验,然能验人身之血,不能验人身之气,故西人有治贫血之药,无治贫气之药。夫人之身中气血并重,而气尤为生命之根本,较血更为紧要,西人因无治贫气之药,是以一遇气分虚陷之证,即束手无策,此固西医之大缺陷也”。如:有些患者,总是觉得少气无力,经现代科技作体检的结果评定是无病,甚至无法设计治疗方案,或根本就是漫无头绪,寸步难行。而中医则成竹在胸。如李东垣云:“凡治杂病,先调其气,若血受病,亦先调气”。又如有“针法能调气”“灸法能助气”“黄芪又能补气”等说法。可见中医可以治愈西医即现代科学理化所检验不出来同时也无法治疗的疾病。究其原因,由于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那么应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怎能得出相同或相近的结果呢?诚如张氏所言:“‘西医尚实验不尚理想,故精于人身之组织,而略于人身之气化;中医尚理想不尚实验,故精于人身之气化,而略于人身之组织’。《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西人注重形下,是以凡事皆求诸实见,中医注重形上,恒由所见而推及于所不见”。 我们知道,在针灸临床工作中就是基于对针下气机的阴阳动态变化而进行调节施治的,如《灵枢·经水》曰:“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灵枢·终始》曰:“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素问·宝命全形论》曰:“经气已至,慎守勿失”。《素问·针解》:“令气易行”。《灵枢·官能》曰:“审于调气”。《标幽赋》曰:“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金针赋》曰:“气速效速,气迟效迟,候之不至,必死无疑”。《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又曰:“粗守形,上守神”。神是上工,粗是中工。《素问·离合真邪》:“……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可见经气理论在针灸临床中占有重要位置。现已公认,经络体系是人体内部维持动态平衡的一种功能和现象,而为何还硬要从解剖刀和显微镜下寻求变动不居的功能和现象呢? 也有不少人寄希望于基因技术,认为用基因技术研究针灸,容易体现针灸临床特点。试问应用基因技术能解释人体的气学理论吗?我不是否定现代高科技的应用,关键是个主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