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草案安徽农村.docVIP

安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草案安徽农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草案安徽农村

安徽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 (2011-2015年)(草案) 安徽省农村能源总站 2010年8月 安徽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 (2011-2015年)(草案) 目 录 一、规划摘要 二、建设基础 三、总体思路 四、农村户用沼气 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 六、大中型沼气工程 七、沼气服务体系 八、沼气科技支撑体系 九、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十、项目组织实施 十一、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影响 十二、保障措施 十三、附表 附表1.安徽省2011-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及投资需求表(分市) 附表2.安徽省2011-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目标表(分市) 附表3.安徽省2011-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及投资需求表(分市) 安徽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 (2011-2015年)(草案) 一、规划摘要 1.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安徽省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 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和开展互查互学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09]25号); 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办公厅《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规划期: 2011-2015年。 3.建设任务及目标:2011年-2015年,新建户用沼气60万户,适宜建设农户入户率达到23.44%;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500处,适宜建设普及率达57.4%;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700处,占规模养殖场的82.84%;新建乡村服务网点3000个,覆盖率达91.46%;新建县级服务站87处,新建市级沼气技术服务站17个,省级沼气技术实训基地1个。 4.主要建设项目: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气服务体系、沼气科技支撑体系。 5.建设内容及规模:户用沼气60万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300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700处,乡村沼气服务网点3000个,县级服务站87个,市级沼气技术服务站17个,省级沼气技术实训基地1个。 6.项目布局:户用沼气重点安排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退耕还林村、血吸虫防治村,扶贫村及有养殖习惯的农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主要安排在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大中型沼气工程安排在规模化养殖企业;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安排在户用沼气建设入户率较高的村和沼气建设重点村。 7.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53.5288亿元。其中:户用沼气24亿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5.3928亿元;大中型沼气工程21亿元;乡村服务网点2.25亿元;县级服务站0.696亿元;沼气科技支撑体系0.17亿元。 8.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53.5288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28.5535亿元,地方配套8.543亿元,农户、企业自筹16.4323亿元。 9.效益分析:通过农村沼气工程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改善我省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50立方米左右,可解决四口之家一年约80%的能源,一般可解决10个月的做饭、烧水、照明用能;年可提供优质肥料2万公斤,通过发展沼液、沼渣等发酵残留物的综合利用,每年可为建池农户增收节支800元左右。同时,通过发展“猪—沼—果(菜等)”能源生态经济模式,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既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的问题,又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优质肥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农产品品质,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建设基础 (一)发展现状 1.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概况。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辖17个市、61个县(市)、44个市辖区。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过渡地区,季风明显,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年无霜期200~250天,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80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安徽省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 (1)淮北与沿淮平原农业区:位于我省北部地区,黄淮海平原南部,主要包括阜阳、亳州、淮北、淮南、蚌埠、宿州?等市,占全省国土面积28%。土地总面积3.7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6.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7.8%,农业人口1526.3万,是我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农业区。 作物布局以旱作为主,已发展成商品粮、生猪生产基地。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