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春夜喜雨.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春夜喜雨

第三课时 《春夜喜雨》 【教材分析】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教学目标】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品读杜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解读教材;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背诵杜甫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薇》,同学们对《诗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后老师请大家回去搜集《诗经》的其它的篇目,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学习成果。(生交流) 2.说到诗歌,咱们必须得说一说唐诗。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补充:唐诗题材PPT) 其间也曾出现无数的诗人,就如满天繁星,璀璨耀眼,光彩夺目,但是,在这众多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经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而这个“杜”是谁呢?对,就是“杜甫”,对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学过他的什么诗?(生积极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那绵远悠长的画面意境,那对仗工整的句式,还有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忱,使得杜甫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本人被称为“诗圣”,而他的诗歌也号称“史诗”。 二、走近杜甫 1.生简介。 2.师整理:杜甫(712-770)字子美,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巩(今河南巩县)人,因为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而世人又称他为“杜工部”他经历“安史之乱”,曾在陕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漂流,深知百姓疾苦,他的诗反映战乱中人民的深重灾难,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表现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三、初读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这是什么体裁?几言?(板书:五言律诗) 补充: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分为绝句(四句)、律诗(八句)两种体裁,十句以上的叫排律。就字数而言,有五言、七言之区别。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一韵到底),平仄,对仗(要求绝对工整)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2.指导学生阅读《春夜喜雨》,纠正错误读音。 3.整体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1)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上元二年春,759年)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时所写。同学们首先看题目,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喜”字,“喜”是作者的一种内心感情。) (2)那么作者因何而喜呢?(因雨而喜) 古人云:“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把自己的“喜”的感情寄托在雨这种景上,这种情与景的结合就是诗歌鉴赏中所说的意境,能把握景与情,才能入境。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学生简单回答。例如润物等。) 雨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本无所谓喜欢与不喜欢,同是写雨,看这一首《立秋日雨,院中有作》(屏幕显示)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雨是“萧萧”,能把房屋损坏,而自己则是“穷途”,整首诗给人的感觉是凄凉的。然而杜甫笔下的雨是令人喜悦的。 那么,诗人到底因何而喜呢?我们需要联系作者写作背景和他的思想基础。 ·杜甫曾离开长安回陕西探亲,却不料爆发战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 如今,终于在成都定居,这首诗就反映饱经战患流离之苦的杜甫获得安稳后的喜悦心情和渴望安宁的情怀。 ·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 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这首诗也显示出他的这种深湛淳朴的思想感情。 过渡:作者获得安宁,又看到喜人的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怎能不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是怎样通过诗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他的喜。 四、深入体味 1.分析首联。 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的评价?(板书:好)这个“好”好在哪里?(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正是农作物发育生长的时节,人们是多么盼望雨水从天而降啊,而雨神也好象懂得人们的心思一样,不早不晚,就在这个时节洋洋洒洒下起来了,这是不是好雨?雨知道人们的心情,这怎能不令人欣喜呢?雨本无知,可是作者用“知”这个字,是什么修辞?拟人。把无知变有知,这个“知”字用得多么传神啊! (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