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学的另一走向—课程美学的发展.ppt

教育美学的另一走向—课程美学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美学的另一走向—课程美学的发展

國立臺南大學講座教授 陳伯璋 * 壹、前言 貳、教育改革的再脈絡化 參、教育改革的迷思與省思 肆、教育改革的再出發(1)-美學的向度 伍、教育改革的再出發(2)-戶外教育的 論述與可能 陸、結語 * 一、教育改革的成功或失敗(芬蘭經驗的啟示) 二、市場運作邏輯的凱歌或悲歌 三、M型化社會在教育中的現形 四、國家教育角色的「退隱」或「介入」 壹、前言 * 一、「千禧年」教育大夢的沉澱 二、知識經濟「推動力」的「馬太效應」 三、少子女化的衝擊 四、生態危機的挑戰 貳、教育改革的再脈絡化 * 五、ICT產學與科技的發展(學習革命的產生) 六、高風險社會的形成 七、NPO與NGO的參與 八、「非」學校教育的「清流」 * 一、教育改革的「左」與「右」 新自由主義的迷思 「卓越」與「平等」的擺盪 國家(政治)與市場(經濟)的統合或零合 參、教育改革的迷思與省思 * Blue-collar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Men in same Odds-ratio Students’ Men in same Odds-ratio fathers Age group fathers Age group Austria 20 39 0.51 27 11 2.5 Finland 29 38 0.76 48 28 1.7 France 19 35 0.54 42 21 2.0 Germany 16 37 0.43 39 18 2.2 Ireland 18 21 0.87 24 22 1.1 Italy 17 10 1.7 Netherlands 5 7 0.71 40 25 1.6 Portugal 29 56 0.52 29 9 3.2 Spain 40 45 0.89 32 21 1.5 United Kingdom 54 27 2.0 註1. United Kingdom包含英格蘭與威爾斯 資料來源:轉引自(2004)OECD。 * Raftery&Hout(1993)與Lucas(2001)等人所提的 Maximum Maintained Inequality(MMI)與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equality(EMI)的預測,認為各國高等 教育擴張後,真正受益者只是滿足了高社經地位者與富 人家庭的需求,而非一般的工薪階級。 隨著大學數量的擴充,來自高社經地位背景的學生往 往得以順利進入那些資源較豐富的國立大學,而弱勢學 生只能進入學費較高但相對資源較為不足的私立學校就 讀,形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不公局面。 * 陳麗珠和陳世聰(2009)研究發現,台灣的高等教育發展存在著區域不均的情況。在學校分布上早已集中在北台灣部分縣市;至於資源分配上,北部地區學校更較中、南部為多。 整體教育經費的分配,私立學校人數佔全體學生總數的七成,且大多來自較為弱勢的家庭,每人獲得的政府補助更少,因而符應Raftery&Hout(1993)與Lucas(2001)等人所提的MMI與EMI的現象。 * 台灣不同父親教育程度之大一學生在各類校院的分布比率(﹪) 學校類型 父親教育程度 國小 國中 高中(職) 專科 大學 研究所 公立大學 9.33 9.91 14.51 18.61 30.53 40.42 公立技職學院 8.11 7.28 5.22 4.09 2.22 2.00 私立大學 19.61 21.07 27.40 33.46 38.96 35.03 私立技職學院 31.07 31.58 25.71 20.05 11.87 6.99 資料來源:彭森明(2005;8)。清華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 Raftery等(1993)與Lucas(2001)的觀點,高等教育擴張帶來的其實是齊頭式的假平等。表現上各種族群、社會階級等都能憑個人能力與成績進入大學就讀,但學生所得到的教育資源以及所付的學費卻呈現M型化的趨勢。 目前台灣公私立大學學生比例為3:7,大學院校的學費在各校經費縮減的情況下逐年節節上升,大學生分配的教育資源卻不斷減少,私立大學學費占學校總體金額六成以上,公立學校也從以往的7.6﹪上升至10-20﹪。 * 若就讀排名較佳的國立大學,學生所付出的學費較低 (約學生單位成本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獲得較 佳的資源與補助,再加上學校聲望原本就高,畢業後 的競爭力可想而知;相較之下,就讀私立大學的學生 必須負擔國立大學學生兩倍以上的學費,但獲得的資 源、補助以及設備卻較低,缺少培養專業能力的環境, 競爭力自然略遜一籌。顯見,台灣學生進大學時就已 走向M型化的未來。 * 整體來說,台灣的大學入學率可說居亞洲之冠,然 而資源分配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公立大學的菁英族群 身上,這些菁英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