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贵州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摘 要]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贵州已将旅游业作为龙头和支柱产业来进行规划和发展,未来贵州的旅游业必将迈入一个新纪元。本文采用SWOT模式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详尽分析,进而对今后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贵州旅游 SWOT分析 对策      一、引言   贵州旅游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受地理位置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制约,初期的旅游业发展规模小,档次低,通过多年的开发努力,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贵州旅游业无论在旅客人数,还是经济收入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2007年,全省旅游业增长势头良好,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262万人次,同比增长31.9%;实现旅游总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32.36%。全年旅游收入净增124亿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47%,相当于全省GDP的18%,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5%,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九五’看云南、‘十五’看四川、‘十一五’看贵州。”这是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对贵州旅游业的充分肯定和期望。旅游产业作为成长性很快的朝阳产业,抓住了将会成为贵州省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立足省情,正视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进贵州省旅游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贵州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   (1)奇异的自然风光。贵州省地处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地带,年均气温15度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评为国内惟一的“避暑之都”。贵州是山地王国,山地和高原占全省总面积的87%,其中70%以上是喀斯特地区。按照《中国旅游资源单体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截止2007年底,全省建设世界自然遗产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9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2个,国家森林公园2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地质公园6个,国家水利风景区7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这些自然风光充满奇异的色彩,其中最负盛名的有: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被誉为“亚太奇观”的地下明珠――安顺龙宫;享有“??世无双” 的岩溶博物馆――织金洞;被列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喀斯特森林保护区――荔波茂兰,及佛教名山、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梵净山。   (2)显赫的红色旅游资源。贵州可作为红色旅游区开发的资源有60多处,如遵义会议会址、乌江天险遗址、四渡赤水渡口遗址、娄山关战役遗址等。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贵州被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发展区。这些宝贵的红军长征文化旅游资源,为贵州开展红色旅游提供了难得的优势条件。   (3)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贵州是少数民族集居区,由于地处偏远,开发程度低,一些民族村镇的格局保持得相对完整,许多古朴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完好地保存下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文化资源。如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把其列入了该组织在全球的18个保护圈之列;从1995年开始,在挪威政府援助下,贵州陆续建立了六枝、隆里、镇山、堂安四个“生态博物馆”。近年来,世界旅游组织又把贵州黔东南巴拉河流域的苗族村落和安顺屯堡文化,列入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示范点。贵州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如苗族的“飞歌”,有“天籁之音”之誉的侗族大歌,布依族的“织布舞”,苗族、侗族的芦笙舞等。贵州的民族建筑如吊脚楼、土司庄园、芦笙堂、鼓楼等都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物。这些民俗文化,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贵州高原风情画,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4)源远流长的国酒文化。中国作为世界三大酒文化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厚的酒文化。香飘四海的茅台酒,起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尊于当代,在中国酒文化史上辉映了两千多年,是我国名酒之冠,享有“国酒”、“外交酒”的美誉。在长期的酿酒和饮酒过程中,贵州茅台镇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酒文化,这为发展以酒文化为主的工业旅游提供了前提条件。   (5)区位优势。贵州在宏观区位上处于大西南中部,属近海的内地前沿,周边省市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快,旅游消费能力强,客源充足。既便于接待东南沿海和港澳台地区游客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又是内地游客赴沿海开发地区旅游的重要通道,有利于发展过境旅游。同时,贵州在旅游区位上处于桂林、石林、九寨沟、三峡等旅游热点的中心区,有利于加强横向联合,建立高端旅游网络系统。   2.劣势分析(Weakness)   (1)景区景点资源整合不够,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待提高。目前,全省旅游区景点,由于产权关系、地方和部门之间利益冲突等,导致政出多门,分头管理,景区缺乏统一规划,景点开发各自为阵、孤立作战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