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螺印象

最早西螺的張廖家祠原址在下湳,一九二八年才移建現址,而目前所見之宗祠,則為民國四十四年再度整修的成果。其正門為五開間立面,屋頂採斷簷升箭口形式,中央之間推縮形成凹壽,並以一對龍柱與石獅形成中央視覺焦點,中殿以三開間的拜殿結合成主要的祭祀空間,整座家祠雕樑畫棟、巍峨壯觀。 「張廖」氏族的家祠堂號原為「繼述 堂」,在一九二八年改建遷移現址後,才將堂號依第三條祖訓由「繼述堂」改稱為「崇遠堂」。 崇遠堂正殿廳內,除了奉祀著「張廖」一氏顯始太祖考妣的總牌位外,還祀立眾多來到台灣拓墾以後的歷代各房考妣神龕牌位,並書有當年廖友來所訂的七條祖訓。 我們依景點位置所做的行程規劃,在參觀完「崇遠堂」後,車隊再度從郊區轉回到西螺鎮內,來到位於興農西路與文昌路口的「振文書院」,西螺鎮民稱其為「文祠廟」。 振文書院」飛檐抖拱、神聖肅穆,建築分為山門、拜殿、正殿及左右廂房共五部。磚造建築以過水通廊與正殿相接,具有烘托主體建築之效果。拜殿為正面三開間軒亭的作法,在抬高的石基座上,以方形柱式承接四垂歇山屋頂,頂上燕尾剪黏雕飾細緻,整體造型秀麗勻稱。 「振文書院」充滿了歲月風霜侵蝕後的痕跡,書院有多幅匾額都是重要資產,如「千秋書祖」為嘉慶癸酉年振文社所獻,牌扁下方以精忠報國及孝感動天之人物故事為題材的彩繪,最能顯現書院的教化精神。 「振文書院」目前仍供奉著文昌帝君,神龕上方「百代文衡」匾額為嘉慶乙亥年所立。現在每當考季到來,許多西螺地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還是會到這裡祈求兒女能考試順利、金榜題名。長久以來振文書院因兼具民間宗教信仰之故,成為雲林縣僅存、全台少數保存完整的歷史古蹟。 在振文書院感受了一番懷古幽情後,車隊人馬再度離開西螺市區,沿著廣興路騎到位於南郊區的廣興里,要去拜訪台灣武術的原鄉。途中碰到路邊一間小土地廟正在上演野台布袋戲,小鎮民風淳樸,聲音放得震天價響,不免要吸引我們停下腳步觀賞,但除了土地公,我們,卻是今天這台戲唯一的幾位觀眾 今天演出的是一齣金光布袋戲戲,只見前台仙拼仙殺得難分難解,但來到後台,赫然發現竟只是一位約高中生的妹妹在擔綱演出,真是令人傻眼。 在看了一陣子野台布袋戲後,竟然覺得後台比前台還精彩,不過擔綱演出的妹妹已被我們看到不好意思而亂了手法,因此我們只好趕快離開,接著來到 這處位於廣興社區活動中心對面的「七崁雕塑公園」,雖然只是一個小型社區公園,但這裡是台灣武術的發源地。 七崁雕塑公園中共立有七座雕像,象徵代表西螺七崁的七種武學招式,共有:「仙女紡紗」、「倒踏蓮花」、「仙人指路」、「金雞獨立」、「猛虎出柙」、「雙龍取水」、「陰陽鷹爪」等,藉此展現當年阿善師的精湛武藝。 * 西螺,位於臺灣最長的河流-「濁水溪」南岸,雖只是個小鎮,卻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景觀,最著名的地標是橫跨濁水溪上的「西螺大橋」,它曾位居遠東第一,目前已列為歷史建築。西螺在約四百年前即是平埔族人的聚落,擁有四千公頃農地的西螺,因水質、氣候、濕度等優勢條件,一躍而成為嘉南平原的穀倉,「西螺米」曾是日本皇室供品,時至今日,西螺的農產及加工品市場,在臺灣仍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這冬末初春的景象交接之際,森情車隊美好的一天,就從「西螺大橋」開始。每次遊程一開始的合照,相機喀嚓一聲便留下永恒的瞬間,並同時深藏於我們心中。寒來暑往,我們 始終堅持,願意將每次短暫的旅程,和你共同分享精彩的故事。 今天雖然陽光燦爛,但運氣不太好,碰上西螺大橋正在封橋大整修,因此我們的行程只好改從穿越西螺大橋下展開序幕。無法遊歷整座大橋,雖然不無遺憾,但是眼前蔚藍高遠的晴空,還是令人感到心胸開闊,空氣中彌漫著鄉野特有的清新氣息,大地已經沒有了寒冬的蕭瑟,感受到的是春天即將到來的和暖。 車隊從河床便道穿越橋下來到另一頭,西螺大橋雄偉壯觀,像一隻紅色的巨龍,筆直的延伸到遠方,在濁水溪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天空明澈而高遠,田野的芳香迎面襲來,這是久違了的家鄉泥土味道,這種自然的野趣,讓心情在頃刻之間豁然開朗。 從濁水溪河床穿越橋墩後,一下子就騎回到橋頭另一端的堤頂上,這裡有一種遠離城市喧鬧的幽靜,明淨澄澈的天空,倍感渺遠遼闊,冬末暖陽照向大 地,在閒適輕鬆中,舒適得令人慵倦。 這座經台灣歷史學者林衡道考究證明為台灣最大的「石敢當」,建造於一八二七年(清道光七年),高五尺六吋,連基座有一丈多高,上端刻獅頭,額頭上有「王」字,口含寶劍,鬚眉表現無遺,隱隱透露出一種深奧與尊嚴,在西螺鄉親心中,具有納福、驅風、辟 邪、止煞、防水、消災的功能。 來到西螺,最主要的觀光景點是這條 「延平路老街」,這裡是西螺最早期的商業區,目前仍遺留下不少保存完善的建築物,處處彰顯出歲月的滄桑和時光的蹤影,這裡沒有大都市的豪華喧鬧,全是台灣小鎮的風味情調。走在西螺老街,每 一幢舊建築都有它背後的故事與獨特的風格,處處透露著古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