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健身步道建实施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市健身步道建实施方案

XX市健身步道建设实施方案 健身步道是集绿色、生态、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方便群众使用的户外休闲健身空间。为推进我市健身步道建设工程,更好地保障群众体育健身权益、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促进群众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经市政府同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46号)明确指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登山攀岩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XX作为XX的副中心城市,也是XX市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的生态大市,“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结构造就了我市山林古道较多的现状,也沉积了相当浓厚的历史文化。在当前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户外健身群体日益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快我市山林区块资源整合和旅游开发,深入谋划健游步道建设,对于拓展城乡居民生活休闲新空间,提高城市品位和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精神,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拓展城乡居民生活休闲空间作为根本目标,通过“自然”、“健身”、“休闲”的建设理念,在各镇(街道)原有古道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整合,建设具有XX特色的健身步道系统,不断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三、实施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健身步道建设面向的服务群体是全体市民,在路线选择、功能设计、服务配套、尺度把握、安全保障等方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要以健身群体的体验为核心,进行人性化建设设计。 (二)因地制宜原则。健身步道建设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建设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因地制宜原则,将健身步道系统与相关联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社会经济等客体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在线路走向、施工材料的选择上既要协调一致,又要强调建设的可持续性。 (三)生态保护原则。我市山区生态环境独特,健身步道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尊重当地原始生态环境及场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先,减少对植被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和自然原真性。 (四)景观美学原则。健身步道建设既要强调交通连接、休闲游憩、康体娱乐等实用功能,同时更要突出景观观赏功能。依托丰富多样的乡村、田园、山谷、湖泊、历史人文等景观资源,突出步道系统的审美功能。 (五)分步实施原则。健身步道建设工程,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统一布局、属地建设原则,对目前勘测的总路程为760.62公里的健身步道计划分三年完成工程建设。 四、目标要求 (一)建设公里数。合计760.62公里。2017年建设327公里,2018年建设250公里,2019年建设183.62公里。 (二)建设要求。 1.路面建设要求: (1)登山步道路面由主步道与两侧的缓冲带构成。主步道路面宽度应大于等于60厘米、小于等于150厘米;两侧缓冲带每侧宽度不小于20厘米。缓冲带应有植被覆盖。路面以原地土石道为主要道路类型,辅以木栈道、砾石道、间隔石道、台阶、桥梁、灰渣道等其他辅助类道路。 (2)原地土石道是步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原有道路经简单修整而成。要求路面上行走时无大尘土,无大块砾石、碎石,路面不积水。 (3)木栈道使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材修建,常用于山中湿地部分,使用年限一般在5至7年。 (4)砾石道由砾石呈轨道状铺设,厚度一般不超过15厘米。路心部分主要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至10厘米的砾石铺建,两侧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以下的砾石铺建。多用于有水处较平缓地面。 (5)间隔石道采用长度为50厘米以上的条状石板或石块呈间隔状分布架设。用于泥泞潮湿的步道路段,或应用在树根裸露处。可有效地减轻步道复线化及扩大。 (6)桥梁建设在需跨越水道,沟壑的地段,采用石板、原木或竹子等天然材料架设。桥面宽度为100厘米至150厘米 ,如安全需要可使用少量金属和水泥加固。危险地段(桥面到沟底超过2米,桥体侧面有断崖、水面等)需要加两侧护栏。 (7) 碎石坡路多见于防火带。若路线借用防火带,坡度小于25度、侧倾小于15度的原始路面可直接利用;若坡度大于等于25度或侧倾大于等于15度,可将路面进行修整或在其旁边修建新路。 (8)登山步道必须具有一定的坡度。单位距离(500米)内平均坡度不应为0度,应以15度左右为宜,但不应超过25度。具体坡度超过25度路段部分应设立台阶。台阶分石制、木制、土木混制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