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汶川拆迁焦虑和希望
汶川拆迁焦虑和希望
2009年元旦过后的汶川县城可以称得上热闹,大街上人群熙攘,四个月前记者曾到这里采访,彼时行人寥寥,颇为冷清。此时,医院、银行、邮局已经正常营业、餐馆、发廊、超市、商场、酒店,沿街的门市也都开了张。在街上走,偶尔还能碰到迎亲的花车,或者为店铺开业而敲锣打鼓的仪仗队。
但如果抬头看看高层的居民楼,仍能感觉到汶川大地震留下的恐惧与萧索。街边的居民楼往往门窗已经拆掉,整栋楼都没有住人的痕迹,有些墙壁上还留着巨大的“人”字形裂缝。
地震中汶川县城有约82%的房屋受损,其中四分之一需要拆迁,加上汶川重建规划中需要拆迁的部分,虽然至今仍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是可以预计的是,汶川县城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拆迁。
留守者
本刊记者见到大志(化名)时,他正蹲在街边的小店门口听别人聊天。黑棉袄、黑棉鞋、???裤子,头发乱蓬着,脸庞消瘦,看人的目光中带着羞涩。
姜维城下,县城东南的校场街一家小卖店的女孩说,她家原来在菜市场卖菜,但是地震后菜太贵了,生意不好做,借了亲戚家已经墙壁开裂的门脸开了个小卖店,卖烟酒糖茶等杂货,一个月赚几百块钱,这是全家唯一的收入。
打听家庭困难的住户,女孩指向了大志。
大志家的房子就在县城繁华地段的威州中学对面,祖辈的宅基地,自己建的房子,上下两层小楼,下面三间,上面四间。震前房子里住着大志一家、妹妹一家,加上父母和岳父母,大大小小11口人。这幢房子是全家最重要的财产。
打开大门,里面还有一层铁栅栏防盗门。楼梯上拴着一条大狗,大志不在的时候,看家的任务就交给它。楼梯上已经有一层尘土,地震后没有打扫过。走廊半空悬挂着从墙壁上震落的天然气表。
大志和父母岳父母都住在楼上,家具电器都在,房间里摆得满满当当,地上散落着孩子的玩具,只有里屋的床上还算齐整,因为晚上大志要回来住。震后,全家里人都住到姜维城半山的过渡房里,但这个家他得守着。他说有小偷,邻居家的门锁就被撬过。房子已经不通电了,晚上他就摸黑回来。
二楼厨房墙壁的裂缝超过一寸宽,一面墙壁已经明显闪向一边,路过时大志告诉本刊记者,按照政府的政策,房子加固后可以领到5000元补助,他领了补助,但是并没有加固。他说即使没有变成危房,这里以后也不能住了,因为如果有余震或者大雨,山上的石头随时都会垮下来。
房子走廊的尽头正对着姜维城所在的山丘,房子和山之间有一堆乱石,地震的当天就在那里压死了一个人。从乱石向上望,山腰还有几块巨石,看上去摇摇欲坠。
听说有记者来,几个邻居赶过来,打听自己家的房子以后会不会拆迁。
拆迁后房子和宅基地如何补偿,大志还不知道,就在邻居们七嘴八舌围住本刊记者的时候,他蹲在一边默默地抽烟。
他全家都以打杂工为生,他自己在一家丧葬馆开车,老婆在城里的饭店洗碟子,父母在山上种菜喂猪。地震后他和村里的另一个朋友帮着遇难者家属挖出了十几具尸体,抬到山上埋掉,没有收一分钱。
离开时,他把大门紧紧锁上,门上去年的春联还在,“九州雨顺千山绿,六合风调万户平”。
到底有多少像大志这样的居民需要搬迁,目前还是未知数。采访中广州援建工作组正在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因地震受损需要搬迁的统计数字要到春节前后才能出来。
搬迁户
李昌元一上午都在供销社门口打转,见到朋友就打听对方搬迁的情况。他的房子所在的位置因为要建汶川小学,需要尽快搬迁。
“你看看,这往哪里搬嘛!”他打开自己家的房门给本刊记者看。这是供销社大院里的一间公房,里外两间,加起来不过30平米,除了简单的木质家具,床上地上放了很多个大大小小的纸箱,看上去已经收拾了一半,但是瓶瓶罐罐还摆在那里。
他说,爱人在供销社上班,因为效益不好,工龄已经买断,现在两个人都处在下岗状态。他们住的房子是单位的公房,几年前交过几千块钱,当时单位说他们享有永久居住权,但是没有产权。这种状况,让他谈起拆迁补偿来缺乏底气。
他的住房旁边是供销社的办公楼,二楼办公室工作人员张敏向本刊记者解释,为了解决搬迁安置,单位已经在附近找到了一处房子,正在加固维修,只等修好了就可以搬过去。
就在供销社隔壁,同样要为汶川小学重建搬迁的是阿坝水文局的家属楼,一户人家正在往门口的车上搬家具。
搬家的住户是水文局基建设备科科长熊甫剑,他的住房有完全产权。他在附近租好了房子暂时过渡。
他告诉本刊记者,水文局的居民楼里有70多户,威州镇拆迁办许诺三天搬完,每户奖励8000元。他们已经和政府签了协议,2010年1月10日前搬进阿坝师专的首批安居房。中间这一年过渡期,每人每月补贴90元。
“相信政府呗。”熊甫剑看上去很乐观,但转而叹了口气,“很多家具都便宜卖了,一套只有一两百块钱,没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