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用错误 弄拙成巧
巧用错误 弄“拙”成“巧”
安徽省滁州市施集中心小学 辛昌一
【内容摘要】错误是数学学习中的正常现象,是学生探究的宝贵经历,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要巧妙地进行利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预测错误,深化学习内容;诱导错误,引起思维冲突;辨析错误,让学生自主建构;评赏错误,拓宽学生思维;记录错误,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关键词】数学学习 错误资源 巧妙利用
错误是学习过程中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对于学习错误,有的老师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和策略,通常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因此,千方百计地避免或减少学生出错,久而久之,学生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无从获得课堂上真实的信息,很多问题在课堂上没有暴露,但课后却错误一片。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教育专家也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除了树立正确的错误观,还应巧用这一“财富”,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的教学资源。
一、预测错误,深化学习内容
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有些是教师能够预料到的。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事先预测出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会发生哪些错误,进而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错误,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此为重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辨,从“错误”中寻找真理。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中,学生在完成一道填空题:0.76÷0.12=6……( )时,大部分学生填的是“4”。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了,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1
v8D^1MTi
.Y 6)I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D~kLJ)Wa :[n?e9 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1)?余数4与除数0.12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填“4”是错误的。,amj+tL5/[sn9A1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2)?余数4与被除数0.76比,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填“4”是错误的。m26q5`g,#aX4=6E€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3)?验算:6×0.12+4≠0.76,说明填“4”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再让学生交流、讨论如何得出正确的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4缩小100倍,得0.04。Kb6OM:dO)Dv0Zo0@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诱导错误,引起思维冲突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扶得太多,放得太少,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小心翼翼,亦步亦趋,经历的挫折少了,解决问题浅尝辄止,也就不会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让学生认认真真地错一回,再引导学生从错误的迷茫中走出来,让学生在摔打中学会对数学问题作深入的思考。
在复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一道复习题:一个长方体木箱,从里面量,长12分米、宽9分米、高6分米,能装进几个棱长3分米的立方体?学生们读题后根据体积公式列式解答:(12×9×6)÷(3×3×3)=24(个),我再紧接着出示第二题:一个长方体木箱,从里面量,长10分米、宽9分米、高6分米,能装进几个棱长3分米的立方体?学生们一看和刚才的差不多,个个胸有成竹,迫不及待地列出了算式:(10×9×6)÷(3×3×3)=20(个),我微笑着问:“大家都是这样列式的吗?”学生们稳操胜券,声音极其响亮:“是!”我仍然微笑着:“可惜呀,全错了!”学生们惊讶得嘴巴张得老大:“啊?”我再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们把目光聚焦到题目上,个个凝神思索。还有人在纸上画起了图。几分钟后有学生举起了手:“这两题看起来差不多,其实不一样。第一题木箱的长宽高都是3分米的倍数,装满立方体后没有缝隙。第二题木箱长10分米,10÷3=3(个)……1(分米),沿着长装3个立方体后有1分米缝隙,所以应该这样列式:10÷3=3(个)……1(分米),9÷3=3(个)6÷3=2(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