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doc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doc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篇一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因,小儿传染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三联征”。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型淋巴。血清中可检出EB病毒抗体。病毒通过唾液飞沫传染,因而又被称之为“接吻病”。目前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儿大多能自愈。 传染性单核细胞_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因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系由Epstein和Barr等在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培养中最先发现,属疱疹病毒群,电镜下形态结构与此群的其他病毒相同,但抗原性不同。近年证明本病是由EB病毒引起。 传染性单核细胞_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发病机制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V感染引起的B淋巴细胞携带EBV基因,并表达相应抗原,刺激杀伤性T细胞增殖,进而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内脏器官病变的1种自限性疾病。EBV在IM时多为增殖状态,但也有部分处于潜伏状态。此病之所以自限性,是由于EBV感染的B淋巴细胞在不断增殖的同时,通过释放完整的病毒颗粒,引起了一系列免疫反应。包括NK细胞、TNF.仅、IFN.、活化的HLA—DRCD8T细胞以及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EBV可以诱导IL.1、IL.8、MIP一1和LTB4的分泌并通过某种未知途径激活单核细胞后,后者可以产生IL.12、IL.15和GM.CSF,其中MIP一1可以募集B细胞和T细胞到炎症部位,因此有利于EBV特异性免疫的产生,LTB4是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IL一12和IL.15可以激活NK细胞,GM.CSF可使中性粒细胞产生IL一1和过氧化物,产生抗感染效应,其连同IL一2还能够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研究表明,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EBV进行增殖性感染时表达的相关基因及蛋白使病毒感染细胞成为CTL攻击的主要目标而被杀伤。这有可能是此病具有自限性的主要原因。经过4—6周,免疫反应可使EBV细胞显著减少,IM自愈。 传染性单核细胞_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表现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通过唾液飞沫传染。小儿潜伏期较短,约4~15天,大多为10天,青年期较长可达30天。一年四季散在发病,寒冷季节可能发病数增加,偶有流行发生。 1.一般症状 急性或隐袭起病,半数有前驱症状,继之有发热及咽痛,全身不适、恶心、疲乏、出汗、气促、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2.典型症状 症状轻重不一,少年期常比幼年期重,年龄越小越不典型,一般典型症状可在发病一星期后完全出现。 发热: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不定,持续约1周左右,发热虽高,但中毒症状却较轻。 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多见于颈后区淋巴结,但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淋巴结一般呈轻、中度肿大、直径在3~4cm以上者少见。质地中等,分散无粘连,压痛不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大多需在热退后数周消退。 咽峡炎:最常见为咽峡部充血,扁桃腺充血肿大,甚至少数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扁桃腺表面可有厚霜样渗出物,少数有假膜形成。 肝脾肿大:约半数以上患儿肝脾可增大,肿大程度轻重不等,偶可伴有脾区疼痛或触痛。大多伴有1种或多种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有黄疸。 皮疹:少数病例在病后4~10天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可为丘疹、斑丘疹,类似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3~7天即消退,消退后不脱屑不留色素。部分患儿在口腔软硬腭交界处有针尖样大小出血点。眼结合膜充血或眼睑水肿。 除以上典型症状表现外,相当多的小儿EB病毒感染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由于本病全身各脏器都可受累,为数不少的患儿临床症状变化多端,表现多样。 传染性单核细胞_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检查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血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大多在20×109/L以下,少数也可降低。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加,以后淋巴细胞增高,可达60%~97%,且有10%以上为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可在病后4~5天开始出现,7~10天达高峰,少数慢性病程者仍可在数周后被检出。 2.骨髓淋巴系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可有异型淋巴细胞出现,但不及血中所见者多。原始淋巴细胞不增多。 3.血清嗜异凝集反应 主要为绵羊和马红细胞凝集素,属IgM。出现较早,于3~4周内达高峰。阳性时必须做牛红细胞或豚鼠肾吸附试验,以与正常血清、血清病、白血病、霍奇金病及结核病等鉴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嗜异凝集试验可被牛红细胞所吸附而不被豚鼠肾所吸附。正常人、血清病等患儿之嗜异性凝集素则均可被牛红细胞及豚鼠肾吸附后转阴性。 4.EB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 包括:抗衣壳抗原抗体:临床上常测VCA-I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