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拿大CDM项目可再生能源案例研究进展汇报
再生能源—中国可持续能源产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 张阿玲 张希良 2004年2月26日 一、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 与展望 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MOST,2002) 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 (MOST,2002) 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结构(MOST,2002) 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NDRC,2003) 二、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的作用 2.1 可再生能源有很大的供电电潜力 中国电力需求预测(亿度) 可再生能源在满足电力需求中的潜在作用 2.2 离网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在中国有它的独特功能 解决绝大部分现有无电人口( 3000万左右;约700多万户)通电问题的唯一技术可行、经济有效的手段 服务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 改善脆弱、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力举措 有利于西部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 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差距 2.3 有些可再生能源技术不仅仅是一种能源技术,而且也是生产技术、环境保护技术。 例如2个农村能源生态模式 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养猪,果树,沼气) 北方“四位一体” 能源生态模式(蔬菜大棚,农舍厕所,猪圈,沼气池) 2.4 改进能源安全—替代石油 生物乙醇(粮食和废弃物纤维素发酵) - 2010年百万吨规模 - 2020年千万吨规模; 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燃料电池汽车) 有关中国可再生发展的几点评论 中国和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 面临一个战略性抉择: 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还是主动进行可再生能源产业升级? 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作用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小;相反,如果有好的促动环境,会有比较大的作为,如在发电部门 可再生能源在解决中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能源与生态环境问题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有些可再生能源技术不仅仅是一种能源技术,而且也是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可再生能源是未来我国安全、可持续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制定中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 3.1 相关背景 2003年6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委员长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年立法计划,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列入该项计划,并决定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起草工作。 2003年8月12日,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正式委托清华大学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专家意见稿。 3.2 立法价值 现实矛盾:中国经济需要快速发展;资源与能源相对短缺;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 必然选择: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法律需求:大量利用可再生能源需要有新的制度安排和相应的法律保障。 障碍克服:现有的制度不能满足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制度需求。 解决方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 其他价值:适应国际趋势;履行国际义务。 3.3立法宗旨 以尽可能充分地体现《可再生能源促进法》的价值为基本宗旨。 提升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体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适应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总趋势和技术革新的最新潮流。 兼顾效率与公平。 与现行法律制度体系的协调。 追求高水平的立法技术。 3.4 法律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将是一部促进法性质的法律。 框架构造和制度设计上体现出促进法的制度特征。 3.5 制度设计 突出国家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宏观经济调控制度和市场规制制度,突现经济法的特质。 体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5 制度设计(续) 国家计划与规划制度、投资鼓励制度、产业引导制度; 价格激励制度、财政补贴制度、税收减免制度、融资优惠制度; 技术保护与技术转移制度、技术与工程示范鼓励制度、技术标准与产品认证制度; 资源调查与评估制度和信息公开与信息交流制度等。 3.5 制度设计(续)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法律移植和制度“化合”的办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制度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国家目标制度、配额制度、绿色证书制度、优先权制度、特许权制度、自愿承诺认购制度和簿记制度等。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 能源科学和法学理论研究。 围绕中国国情,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