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肺复苏(课件)

心肺复苏的步骤 八、人工循环即胸外心脏按压 C 原理 两学说 心脏泵机制学说 胸腔泵机制学说 胸按压(chest compression) 左手掌置于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下1/2处) 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 按压时两肘伸直,用肩部力量垂直向下 使胸骨下压4-5cm 放松后,掌根不要离开胸壁 按压次数100次/min 按压与吹气之比30:2 心肺复苏的步骤 儿童(1~8岁) 定位 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按压深度 约胸廓前后径的1/3~1/2 单手按压,也可用双手掌根按压,但力量要小。 婴儿(<1岁) 定位 胸部正中,紧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 中指、无名指同时用力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深度 约胸廓前后径的1/3~1/2 胸按压的有效指标 ⑴周围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摸到搏动,肱动脉血压在8Kpa( 60mmHg)左右; ⑵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 ⑶扩大瞳孔再度缩小,眼睫毛反射恢复; ⑷肌张力好,患者挣扎; ⑸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昏迷变浅。 胸按压注意事项 ①按压时力量要垂直; ②按压时要平稳; ③按压有节律地持续进行; ④胸按压应与人工呼吸协调配合。 胸按压和人工呼吸应同时进行 胸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30:2,如果只有一个操作,则作30次胸按压,接着作2次人工呼吸。 单纯胸按压较胸按压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效果相同! 电击除颤(电复律) 迅速电击除颤是心脏骤停患者活存的主要决定因素。 用较高能量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心肌纤维在瞬间同时除极,重建窦性心律。 首次250-300J,室颤波细,可先静注肾上腺素0.5-1mg或利多卡因50-100mg重复电击(最好不超过3次)。 电除颤: 1. 院外除颤在5分钟以内完成。 2. 卫生机构有装备和教会使用AED的责任。 3. 医院内除颤争取在3分钟以内进行。 4. 应在5年内可能发生心跳骤停的频率较高(发生率约在1/1000)的埸所合理配制AED设备。 5. 除急救人员外,警察、消防队员、保安人员、船员、飞行人员均应按受CPR培训,并学会操作AED。 尽早除颤的重要性 大多数所目击的心脏骤停的患者,其原发的心律失常为室颤,而除颤是目前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 心脏骤停后,随着进行除颤的时间延搁,每分钟患者的生存率下降7%-10%。 时间就是生命! 室颤发生后,进行紧急除颤的时间越早,患者存活的可能性越大。 7项相关研究汇萃分析 受试病例1827人:行院外BLS+除颤者818例,单行BLS者1009例, BLS+除颤组病人心跳骤停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单用BLS组病人,危险度下降率为8.5%。 现有证据表明,采用院外BLS+除颤救护心跳骤停病人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的危险性。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   提供心脏呼吸骤停时适合早期治疗所需的知识以及技术,其他包括合理的控制导致心脏骤停的情况,稳定心肺复苏成功后的早期状态。 ACLS的基本措施: 1)基础的生命支持; 2)应用高级设备以及特殊的技术一建立有效的通气和循环; 3)心电监测,12导联心电图,识别心律失常; 4)建立和维持静脉通路; 5)对心脏和呼吸停止者给予治疗; 6)治疗可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7)快速对中风患者给予合适的溶栓治疗。 除颤 医院必须建立院内早期CPR和早期除颤的综合程序,职员应具有早期除颤的能力。 医院必须保证各个部门及相关病区均能进行早期除颤(I类)。 除颤能量选择:依不同除颤方式而定。 单相波除颤仍采用传统能量选择,即第一次为200J,第二次和第三次也可为200J或增加至360J。 双相波除颤方式采用≤200J是安全而有效的如双相波型AED可采用150~175J。 盲目除颤、很少有必要。AED可自动识别室速和室颤,同时除颤器均可监测心电。 复苏药物应用的作用与目的 ①提高重要器官的灌注; ②有利于除颤; ③预防心律失常发生; ④纠正代谢紊乱; ⑤对心动过缓或停搏者增加心脏和传导系统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心肺复苏用药 药物治疗应放在CPR、除颤、气道处理之后,一旦这些处理进行后,便可建立静脉输液并给予药物。 用药途径分为静脉给药、气管内给药、心腔内给药三种,目前主张首选静脉给药。所有药物尽可能由静脉途径给予,除非来不及建立静脉途径。 及时建立静脉通路至关重要 有气管插管的也可利用气管内给药,可经气管给药的有: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溴苄胺. 心腔内注射不仅打断胸外心脏按压,而且有损伤冠状动脉和心肌,甚至引起心包积血、气胸等危险性。只有在紧急情况下,静脉和气管内给药的途径无法建立时,才考虑心腔内给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波心动过速,特别是在心脏功能受损的患者中,首先建议应用胺碘酮或普鲁卡因胺,而后才是使用利多卡因以及腺苷。 利多卡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