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莎士比亚戏剧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莎士比亚戏剧课件

4.人物形象的悲剧魅力: ◇感性上哈姆莱特急欲复仇,完成父亲的幽灵交给他的任务,理性上他又把杀人偿命的复仇升华为时代历史赋予他的重任,具有“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使命感。 ◇他轻易不肯用暴力、流血、谋杀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家庭仇杀、宫廷谋杀,是中世纪封建专制野蛮恶习的遗留物,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教育的哈姆莱特在寻找更正当、更合理、更光明正大的手段。这正是一个人文主义理想者伟大崇高、光明磊落的地方,正是复仇剧不再成其为复仇剧的地方。 ◇哈姆莱特最终在克劳迪斯阴谋败露、血债累累的现场,举起了正义之剑,以生命的代价惩罚了邪恶、挽救了危局,完成了复仇的大任。 ◇目标的远大和手段的纯正本是理所当然的,也应该注定是会胜利的。但坚持人文主义理想的哈姆莱特,得到的却是悲剧结局,这更显出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深刻意义。 5.哈姆莱特形象的悲剧意义 ◇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在青年时代所特有的热情和锐气; ◇展现了一个伟大灵魂的反抗与奋斗; ◇展现了人文主义者的人生理想和理想失落时的精神痛苦与不懈追求; ◇敢于抗争黑暗现实承担起历史重任的魄力,具有震撼人心的力度; ◇悲剧英雄“不仅追求目标的崇高伟大,而且追求手段的纯洁正义”的品格,给后人一种震撼之后的清醒和安慰。 (三)关于《哈姆莱特》评论的主要论点介绍 1.18世纪莎评大家约翰逊博士的观点。约翰逊用启蒙理性的尺度来衡量哈姆莱特的复杂的心理和性格特点。他认为这位文人气质的王子“在剧中自始至终都是事件发展的被动工具,而不是主动的行为者”。 2.19世纪浪漫主义诗论家柯勒律治从个人心理构成来解释哈姆莱特的心智和性格之迷。他认为:哈姆莱特沉湎思想,疏于行动是由他本人的思想意识构成决定的。 3.20世纪初莎评大家布拉德雷主张把哈姆莱特作为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社会人来加以细致的剖析。实质上。布拉德雷综合了约翰逊的外力论和柯勒律治的内因论,他认为:哈姆莱特的哲人心智和外部的突发事件共同作用,导致了这场悲剧。“他的道德感悟力和智能天才反倒成了他的大敌”。 4.20世纪意象象征派莎评家奈特认为,哈姆莱特是因外界事件的刺激变得疯狂变态的。在他颇具影响的《烈火的车轮》一书中,他集中地讨论了哈姆莱特“极端的忧郁病态和迷狂的厌世主义”。奈特认为,哈姆莱特被“心理和精神死亡”的病魔附身,他“就象一剂毒药,在哪里出现,就在哪里威胁着丹麦王国的健康和幸福”。 5.弗洛伊德及其门徒厄内斯特·琼斯以精神分析论对哈姆莱特的心理意识和性格延宕作了解说。他们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深陷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而不能自拔的狂想症患者,这样他与叔父克劳迪斯国王的关系自然就成了变态的情敌关系。 (四)难点与重点探讨 第三幕第一场中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大段独白,是《哈姆莱特》剧中最著名的一段独白。它本身不仅是一首极富哲理性和抒情色彩的好诗,而且也是我们理解主人公性格的一把钥匙。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 在奋斗中结束了一切。 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是更勇敢的?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中, 我们心头的创痛, 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 都可以从此消失, 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 唉, 阻碍就在这儿: 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 在那死的睡眠里, 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 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 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 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 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 、 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 官吏的横暴和微贱者费尽辛勤所换来的鄙视, 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 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 在烦劳的生命的迫压下呻吟流汗, 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 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 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 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 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理智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 决心的赤热的光彩, 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 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 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莎士比亚全集》第五卷P275-276,朱生豪译) * * * * 第三节 莎士比亚 一、莎士比亚(1564-1616) (一)地位: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是英国迄今为止最杰出的戏剧天才。他的作品不仅是英国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二.生平:莎士比亚生平事迹中三个普遍争议的问题: 1.“失去的年代”: 2.“一张二等床”: 3.“莎士比亚问题”: 竖立在斯特拉福德镇的莎士比亚纪念碑像

文档评论(0)

dajia1q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