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和大视野】美元霸权路径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doc
【太和大视野】美元霸权路径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FOCUS ON NEEDS OF TIMES
☉ 本文作者: 苏晓
全文5445字,读完约需12分钟。
导语:美国通过拉拢产油国、构建资本主义大市场及打压欧元等举措,巩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秩序。由此可见,货币国际化进程是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贸易、金融乃至综合国力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博弈。中国宜通过构建石油人民币信用、扩大对外贸易与投资、进一步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等方式,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请看太和智库热心读者苏晓对有关问题的分析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海外投资、金融系统等多领域表现亮眼;对外合作广泛开展,“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中国经济水平和贸易规模却不相称。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对外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份额早已超过10%,但截至2016年底,人民币占国际储备份额仅有1.1%。(1)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之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投资及储备货币,将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增强经济影响力及降低汇率风险等。目前全球范围内,美元是流通最为广泛的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美元霸权之路虽不可复制,却可为人民币走向全球提供借鉴。
一、美元霸权路径探析
美元霸权本质上是一种地缘政治现象,其迫使全球所有关键商品以美元计价,并赋予美元国际首要储备货币地位。回顾历史,美元霸权路径是在特殊的市场条件及国际关系背景下形成的。
路径一:以安全承诺拉拢沙特,构建石油美元信用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一语道出石油与货币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美国正是通过建立石油美元体系,为美元霸权奠定了牢固的信用基础,进而实现对全球经济秩序的掌控。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作为唯一与黄金挂钩的货币,是国际通用清算支付手段和各国主要储备货币。但随着美国国际收支情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及黄金储备外流,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终止美元与黄金挂钩,并允许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为挽回局面,美国于1974年与沙特签订秘密协议,承诺为沙特王室提供安全保障,以此换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唯一计价及结算货币。该协议一直延续至今,使产油国积累了大量石油美元,(2) 也确立了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及投资货币的信用基础。从结算功能来看,石油贸易是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贸易,美元在全球的结算份额得以巩固;同时,全球对石油的需求,也使各国乐于在非石油交易中用美元结算。从储备功能看,石油为美元提供了相对稳固的信用,使美元成为国际上的储备首选。数据显示,美元与黄金脱钩后仍保持强势地位,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从1969年的54.4%升至1977年的79.2%。从投资功能来看,大量石油美元催生了旺盛的美元投资需求:对产油国而言,由于国内投资市场狭小,必须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使所持美元得以保值;对石油进口国而言,为弥补进口石油导致的国际收支逆差,也乐见石油美元回流本国资本市场。
路径二:借市场权力(3)挟持民意,巩固美元霸权地位
二战后,欧洲经济百废待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输血”,借此建立了相互依存的美欧贸易市场。数据显示,通过马歇尔援助,美欧贸易额急速增长,美国对欧洲的消费品进口在1952年至1956年间实现翻倍。同时,美国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及薪水优势逐步占领欧洲市场,持有欧洲资产总额不断上升,并扩大至工程、发电及生产设备等重要领域。以对欧洲市场的渗透为基础,美元全面介入欧洲各国的经济结算环节并成为其主要外汇来源。特别是,由于西欧国家的外汇储备在二战中消耗殆尽,加之布雷顿森林体系运作初期资金有限,美国在1948年-1952年间向西欧国家拨付的131.5亿美元援助,一度成为受援国进口商品的唯一外汇来源。
随着欧洲经济走向复苏,各国对于美元的需求大幅缩水,加之美国为应对战争经费及贸易逆差大量发行美元,部分西方国家对美元的态度逐渐由忍气吞声转向公开抵制。60年代中期,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国政府公开指责美国国际收支赤字为“不流泪的赤字”,呼吁国际货币体系回归金本位。同时,法国开始将所持美元兑成黄金运回本国,打破了将美元兑换的黄金存放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国际惯例,由此掀起了美元挤兑潮。然而,美国政府随即做出应对,采取征收边境税、实施出口退税等措施,不断抬升欧洲国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4)由于美国市场是欧洲出口的最主要市场,法国、原法属殖民地及欧洲其他国家面临巨大压力,民众抵触情绪上升,间接导致了1968年的巴黎学生骚乱和戴高乐下台。(5)1969年3月,法兰西银行发布不再支持黄金价格上涨的声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