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民工”现象社会基础.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民工”现象社会基础

“新闻民工”现象社会基础   一个时期以来,“新闻民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特殊群体。说其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指涉及的新闻单位空前广泛;说其为特殊群体,是指他们在新闻单位虽然与正式采编人员一样承担采编任务,但所在的新闻单位却不与之签订规范的用工合同,享受不到正式采编人员享有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劳动保障和福利,只能按双方协议从用工单位领取一定数量的薪水或者按发稿量多少领取报酬,具有非常明显的临时从业性质和编外人员色彩。这个群体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为所在的新闻单位缓解事业发展带来的采编人员不足的压力,一方面受个人利益驱动成为随时可能引发损害媒体公信力新闻事件的高危区。2007年发生的北京电视台纸箱包子假新闻的炮制者訾北佳以及在山西进行新闻敲诈的假记者就属于这个群体。   “新闻民工”现象的出现和其不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现出端倪,随着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对外开放方面逐步走向正常,中央级新闻单位驻外和国内驻站记者需求量大增,地市级党报大批复刊、创刊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进入急剧发展期,电台、电视台纷纷创立服务、娱乐性频道,都市类、生活类报刊也大量跟进。媒体之间的竞争加剧,其影响力大小的标志,多以直观的报纸版面的多少和电台、电视台频道的多少而显现。随着报纸版面的急剧增加和电台电视台频道段道的急剧扩张,一时间新闻专业人才供求关系失衡,形成新闻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现象。由于大多新闻单位在创建时定性为财政全供全民事业单位,创建后如果想追加事业编制非常困难。而事业要发展,报纸就离不开增加版面,电台、电视台就离不开增加频道段道。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央视只有3个频道,事业编制是2000多人,至2007年已经有16个频道,事业编制还是2000多人。事业要发展,人员编制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包括中央新闻单位在内的许多新闻单位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开始了编外用工的尝试。特别是地市级新闻单位更是将目光锁定在社会上的新闻爱好者和文学爱??者身上,而较少地考虑这些没有经过新闻专业训练的人员给新闻单位长远发展可能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其实有关方面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准入早已设有门槛,要求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人员应有全日制大学新闻本科毕业或近似专业本科毕业学历;从事美术设计、新闻摄影的人员应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但由于僧多粥少,许多新闻单位只能降低标准求其次,同时由新闻单位自筹解决工资待遇。   这种高门槛低进入不规范用工的结果不仅仅是“新闻民工”的先天不足,而且带来严重的后天营养不良。由于相当一部分人员在进入新闻单位前没有经过大学正规新闻专业或近似专业训练,对新闻工作特点,特别是对新闻媒体肩负的政治使命和其他功能了解甚少或者根本不了解,对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方面的要求茫然无知,进入报社时也没有经过严格考试或考察,进入报社后又没有进行上岗前培训就仓促上阵,所以对自身进入新闻单位已经自然成为舆论引导者所肩负的责任不清晰,仅仅是凭着对新闻工作的一知半解或者好奇心而来,还有的就是找个饭碗而已。而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追求,不了解作为职业新闻人对职业品质方面应有的要求、自身实际能力与新闻从业人员要求之间的距离。   这些人员进入新闻单位一段时间后,上述方面的缺陷就变成了差距。这些差距集中表现在从业标准不高,执业目的不纯粹,不注重后天学习,尤其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淡薄,语言文字功底差。做编辑不能运用最好、最准确的文字编辑稿件制作标题,甚至出现政治或者舆论导向错误;做记者不能运用最好、最准确的文字体现思想、叙述事件、表现人物、描写环境,新闻作品文字干巴缺少辞章文采,严重的甚至言不达意。而一些新闻单位通常因用工成本低,多以使用为目的,忽视对上述人员的思想建设和道德品质教育,极少提供接受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虽然是在同一家新闻单位工作,在同一个舞台竞技,却难以同工同酬。而且一旦新闻单位人员优化组合、调整版面、整合频道,首先面临被淘汰的也是他们。久而久之,这些“新闻民工”便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局面:平时外出采访有新闻单位为背景,有记者身份可以受到社会的礼遇和尊重,而一旦回到单位在别人的眼里便成了另类,二等公民的感觉如头顶悬剑挥之难去,心理落差巨大,因而严重缺乏归属感,临时观念严重。一遇到实际问题,什么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什么职业道德就都忘记了,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么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要么谁给的钱多就立马跳槽;要么不惜铤而走险编造假新闻制造轰动效应来获取重视和看好;要么破罐子破摔,利用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职能进行新闻敲诈为自己换取利益。一句话,只要能抓住机会实现眼前利益就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