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论语》,学做人”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读《论语》,学做人”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提出一个倡议:开展“读《论语》,学做人”活动。为什么要提倡读《论语》?我想从以下几点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一、提倡读《论语》
是当前国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自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来,“国学热”兴起,民间学习国学的热情高涨,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其中尤以近年各地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最为广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但《弟子规》只是入门之初步。在《弟子规》学习广泛开展的情况下,亟需对各种学习活动予以引导,以便学习活动的持久、深入和提高,否则停留在现阶段,将会失去前进方向,挫伤群众的热情。
我国教育,自古就有小学、大学之分。朱熹曾指出:三代之隆,其法?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四书集注#8226;大学章句序》)
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所学各有不同。在回答弟子关于小学大学区别的问题时,又说: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忠信孝悌之类,须于小学中出。然正心、诚意之类,小学如何知得。须其有识后,以此实之。(《朱子语类》卷19)
由此可见古人为学次第。小学所学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忠信孝悌之类”;大学所学则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正心、诚意之类”。
《弟子规》一书,本于《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全书以《论语》此章为纲,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诸项落实在具体行为规范上,主要教弟子依此力行,书名原为《训蒙文》,属于蒙学或小学范畴。把《弟子规》说成“是中国至圣先贤教子育人、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之道的集大成者”,认为“孔孟之说之根本落实与《弟子规》,四书五???、十三经是其枝叶花果”,是错误的,颠倒了经典和蒙学读物之间的本末关系。
朱熹曾特别指出忽视经典学习的危害,说: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又说:夫子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自然有先后轻重。而子夏“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便有废学之弊。(《朱子语类》卷19)
古人关于小学和大学、力行和学文关系的这些论述,对于今天我们弘扬中华文化,进行国学教育,仍有重要意义。普及儒学要从幼儿教育开始,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各地以各种方式开展的《弟子规》的推广、学习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已得到广泛的承认。然而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过于夸大《弟子规》的意义。普及国学教育,可以从此始,却不可于此止。在对于“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忠信孝悌之类”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要认真考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引导学生进入“大学”阶段“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的学习。
二、读《论语》
的核心要求是学做人
说到读《论语》,人们会自然想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流传千年的话。根据这句话,很多人以为,《论语》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治国平天下的;甚至有人产生了疑问:既然历史已经证明孔孟之道在治国上的无能,又何必在今天推行孔孟之道呢?
其实,“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以儒学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的丞相都是精通经学的饱学之士。但从汉到唐,《论语》都还没有列为经书,也不在科举考试的范围之内。所以谈不上以《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始于宋代,说是出于赵普之口。但也有专家做过研究、考证,说明赵普没有,也不可能说过这样的话。有关的文章发表在2008年2月的光明日报上,在网上可以查到。
《论语》的中心思想,也不是治国平天下,而是讲做人。
孔子生活的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中,原有的秩序崩溃瓦解,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杀伐、篡夺层出不穷。对于这种情况,孔子非常不满,认为是天下无道;对于当时不断发生的僭越现象,他表示极大的愤慨。孔子一生,全部思想和行动,其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改变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恢复天下有道的正常局面。治国平天下是他的志向。既然如此,为什么说《论语》的中心思想是讲做人呢?
这要从孔子的治国思想来理解。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颜渊》)用一个“正”字来说明,这是孔子治国的核心理念。这个正,包括正名和正人两个方面。当时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社会是一种“君不君,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