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李松山与韩蓉 中国非洲文化使者.doc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松山与韩蓉 中国非洲文化使者

李松山与韩蓉 中国非洲文化使者   2011年9月1日,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 )在长春市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正式落成。   建筑面积5640平方米的“博物馆”,收藏了坦桑尼亚、马拉维和赞比亚等非洲东南部国家的艺术品一万二千件,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展品最为齐全、以马孔德雕塑艺术为馆内藏品主体的非洲艺术馆;这也是中国第一代对非洲工作者李松山、韩蓉夫妇倾尽毕生血汗、精力和财力而打造的非洲艺术专题博物馆。   当马孔德木雕艺术品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长春落户,向世界热爱雕塑的人们敞开怀抱之时,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非洲与中国、生活与审美……穿越时光与空间的界限在此交融碰撞,折射出恒久的光芒。   或许正如李松山、韩蓉夫妇在博物馆前言中所说:这是“用毕生精力财力完成的一段虽然艰辛坎坷,但却充满生气与快乐的文化苦旅”。   年近古稀,他们以此来献给中非充满深情厚谊的交往岁月,献给自己的祖国。      结缘马孔德   非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有两千多个民族生息于此,丰富的自然资源与雄奇的自然风光催生出多彩而丰富的非洲本土文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强调同非洲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建立兄弟般的革命友谊。因此,学习非洲当地语言,成了新中国对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李松山、韩蓉夫妇就是中国最早接触非洲当地语言――斯瓦西里语的中国人。   上世纪60年代,李松山和韩蓉被分配在北京香山外语干部训练班和北京外语学院学习斯瓦西里语。斯瓦西里语实在太陌生了。当时,毛泽东主席发布三个世界的理论,提出要广泛与第三世界国家交朋友和建立外交关系,特别强调对非洲国家的关系和交往。斯瓦西里语是东部非洲的主要语言之一,是培养对非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根据国家需要,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外语学院和北京香山外语干部训练班设置了斯瓦西里语非洲语言专业。挑选出优秀学生,组成非洲语言班,对学生的要求是“两个百分百”,百分百能学下来,百分百能派出去。李松山、韩蓉都学习斯瓦西里语,与彼此、与非洲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学这门语言的也不过五六十人。他们的老师阿霞,是非洲的早期革命家、斯瓦西里语专家,也是周恩来总理的座上宾、宋庆龄的好朋友。1975年,阿霞跟他们夫妇俩在北京十三陵留下的合影,黑白照片已泛黄憔悴,仍旧被精心镶在相框中,端端正正地挂在李松山夫妇北京的家里。   大学毕业后,两人参与翻译过很多中国的政治文件、小说、文学作品,他们向非洲介绍中国也介绍自己。   李松山第一次真正到非洲,是在上世纪70年代,曾参与坦桑尼亚生产建设军队工作、中国专家组工作。几年之后,韩蓉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医疗队队员踏上了非洲大地。后来,李松山在中国驻外机构任文化代表,文化为他推开了认识非洲一扇最繁华的门。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李松山经常接触非洲文化艺术,由此认识了“黑精灵”――马孔德木雕。   马孔德是生活在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二国交界,鲁伏马河畔的一个小民族,“女人从耕,男人从雕”。那些在非洲硬木和非洲特有乌木上手工刻磨而成的木雕,根植于马孔德人的生活和宗教信仰,充满生生不息的活力与民族性格。马孔德民族也因此闻名。   他们被这些“黑精灵”迷住了,工作之余收藏了一些作为兴趣爱好,每每闲暇把玩欣赏,爱不释手。   1984年,坦桑尼亚政府派出代表团来中国作艺术展览,在那样国门尚未完全打开的年代,作为外国来做艺术展览,坦桑尼亚在非洲国家内算是第一个。上百件非洲马孔德木雕和汀嘎汀嘎(Tingatinga)绘画,扣响了关闭着的中国美术界大门。开幕式极其简单,没有会场,也没有横幅和招牌,更没有剪彩,布展也很简单,把展品放在台子上再用麻绳围起来。朴素得有些简陋的展览却引起极大反响,李松山是展览的领队和翻译,活动中他与中国的艺术大师刘开渠、李可染、黄永玉、刘焕章等人结识。后来,刘开渠在李松山北京的家中看到了他收藏的一些马孔德木雕,跟李松山讲到:“这不是一般的小玩意,是世界文化艺术交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刘开渠的话在李松山夫妇的心中播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那个时候在我们潜意识里面,就有这些感觉,这实际是一个伏笔。”似乎预示着若干年后,他们必将去赴一个与马孔德艺术息息相关的约会。   对非洲的感情,就这样丝丝缕缕地织成了一张密网。      在坦桑尼亚创业   1990年,李松山49岁,韩蓉45岁。   那时,李松山在中国文化部工作,韩蓉则是中国外交机构的干部。不论政治地位还是经济收入,在当时国内他们绝对都是被人羡慕的。   然而,夫妇俩决定辞职,到坦桑尼亚创业。此言一出,反对声一片。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对他们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疯了!决心已定,不再反悔。他们掏出所有家底共8000美元,踏上了非洲创业之路。   坦桑尼亚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