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采写几点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物通讯采写几点体会

人物通讯采写几点体会   【摘 要】人物通讯是重要和常见的新闻文体。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和采访实践,阐述了人物通讯采写中应尤为注意的四个方面,对此类文体的把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形神兼备 个性 细节 情感   人物通讯,是具体而形象地报道各种人物的事迹、经历的一种新闻文体。可以说,任何一家媒体,都不会忽视人物通讯这个体裁。因为人构成了社会,人物的活动构成了事件,事件又构成了时代和历史。因此有人说:你不用费神去解释时代,解释历史,任何一个有理性的读者,都会在记者的人物通讯中品味出一个时代的味道,体会到历史的辉煌或堕落。   很多记者特别是从事行业性新闻报道的记者,在日常工作和采访中,可能很少接触到重大历史事件或具有重要身份的人物,但通过对身边人物的挖掘和描写,完全可以展现出一个群体的风貌,展现一个群体的风采。   一、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见“形”更要见“神”,切忌高大全   我们所采写的人物通讯,多以先进人物为主。他们,展示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但是无论他们有多么高尚,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有些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形象虽然高大,但总让人感到缺少了亲切感和平实感,让人感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太少了,可望而不可及,影响了人物的感染力。因此我们笔下的人物首先必须是真实的,他(她)的所作所为,是有思想根源的。我们不仅要写出先进人物做了什么好事,而且要写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让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仅是罗列一些事实,见“形”不见“神”,是人物通讯的大忌。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杨敏是安徽省泗县交警大队的一位中队长,他的妻子身患癌症生命垂危,岳母因为医疗事故死于上海一家医院,刚刚送走岳母不久,父亲又查出患了肺癌晚期。疲于奔命的杨敏负债累累,但他却一次次地将送上门的“好处费”拒之门外,无数次地无私帮助别人。看起来这是“不合情理”的,但记者许春谯却通过细致的采访,在人物通讯《撼不倒的真情汉子》中,挖掘出了杨敏的内心世界:“这位优秀警察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完全是出于自己这几年来求医问药艰难经历的结果,动机很单纯。这就是:人要有责任心、同情心,能帮的尽量帮……1997年的一个雪夜,他硬是将一位出车祸的驾驶员从变形的驾驶室里撬出来,他自己的手都撬出了血。他说他听到受伤者的求救声就想到了正在求救的妻子,他觉得他救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自己也需要别人帮助……杨敏既是在执行任务,也是在执行良心的召唤;他在帮助别人,也是在期待别人的帮助。警察的角色在杨敏这里朴素而单纯。”   这样的文字,读过之后,不会觉得杨敏这个先进人物的思想纯粹吗?正是因为他在生活的艰辛中感受到“一些能够主宰别人命运的人麻木而冷漠,没有同情心,没有责任感”,杨敏才可以一次次地监督自己做一名合格的警察。通过许春樵的采访和描写,杨敏这个人物,既是一个尽忠尽职、爱岗敬业的优秀交警中队长,同时也是一个表里如一,热爱家庭的模范丈夫,丰富、感人,可信。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不会削弱我们的敬佩之情,反而会让读者觉得可亲可信。只有那些为了达到某种宣传目的,把人“塑造”成“神”的做法,才会让读者产生逆反心理,对通讯的主人翁产生情绪与意志上的对立。不要那么多拔高地描写,只要真实地再现。让新闻人物走下“神坛”,这也是新闻改革在新闻人物写作上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二、个性,人物形象的生命所在   个性,是人物的心理与精神特质,表现在人物的言谈、举止、气质等方面。人物的内在精神,正是通过其个性化的言语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抓不住人物的个性,就会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抓住了个性化的言语、动作,就会使形象凸现,使人物活起来。   笔者曾采访“江淮十大女杰”、“安徽省十佳女警”、颍上县胜利派出所副指导员王敏。到颍上已是中午,县公安局的同志热情地邀我先去吃饭,并到小饭铺里找到了每天中午都不回家,在那里吃碗面条的王敏,想让她陪我一起。但王敏并没有来,甚至没有出来,仅和只有几步之遥的我打了个招呼。县局的同志有点讪讪地向我解释:“王敏说她吃过了。”当天下午,当我终于在派出所里见到身材矮小、容颜苍老的王敏时,她正在接龟话,见着我,只是淡淡地点点头,又忙着接她的电话去了。县局的同志赶快给有些尴尬的我解围:“王指导,人家记者是专程从省城来采访你的。”她接完电话,这才冲我笑了笑,声音沙哑地说了句:“那所长你们聊吧,我出去了。”   这就是我和王敏的会面。是她冷漠、不近人情吗?不!她可以在中秋节时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只为了给一位并不属于她们辖区的老人补办户口本;她可以每天上班提前半小时、一小时,下班晚走一两个小时,宁愿自己受累,也不让群众跑第二趟;她可以默默地照顾一位孤寡老太太十余年……后来,她歉意地对我说:“不是我存心冷落你,真的是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日后,我在人物通讯《淮北平原上的一棵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