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f》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nf》ppt课件

3. 拮抗肌逆转 稳定性反转和节律稳定之间的不同 稳定性反转 节律性稳定 等张肌肉活动 等长肌肉活动 有意识的活动 无意识的活动 动态指令 静态指令 允许从身体的一侧转到另一处 只治疗身体一部分 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 主动肌-拮抗肌-主动肌-拮抗肌 主动肌和拮抗肌活 动(可能共同收缩) 4. 重复牵张 起始范围的反复牵张 牵拉刺激 牵张反射 全范围的反复牵张 4. 重复牵张 起始范围的反复牵张 目的 促进运动的起始 增加主动的关节活动度 增强肌力 防止或减轻疲劳 在需要的方向上指导运动 4. 重复牵张 起始范围的反复牵张 适应症 肌无力 由于肌无力或强直而不能起始运动 疲劳 运动知觉降低 4. 重复牵张 全范围的反复牵张 目的 增加主动的关节活动度 增强肌力 防止或减轻疲劳 在需要的方向上指导运动 4. 重复牵张 全范围的反复牵张 适应症 肌无力 疲劳 运动知觉降低 5. 收缩-放松(contract-relax) 目的: 增加被动关节活动度 适应症: 被动关节活动度降低 6. 维持-放松(hold-relax) 目的: 增加关节被动活动度 减轻疼痛 适应症 被动关节活动度降低 疼痛 患者等张收缩太强,治疗师无法控制 螺旋对角线模式 一、上肢运动模式 屈曲—内收—外旋(D1F) 关节 运动 主要参与的肌肉 肩胛骨 上提、外展、外旋 斜方肌、前锯肌(部) 肩 屈曲、内收、外旋 胸大肌(上部)、三角肌(前部)、肱二头肌喙肱肌 前臂 旋后 肱桡肌、旋后肌 腕 屈曲、桡侧偏 桡侧腕屈肌、掌长肌 手指 屈曲 指屈肌、蚓状肌、骨间肌 拇指 屈曲、内收 拇屈肌(长肌和短肌)、拇内收肌 上肢运动模式 伸展—外展—内旋(D1E) 关节 运动 主要参与的肌肉 肩胛骨 下降、内收、内旋 菱形肌 肩 伸展、外展、内旋 背阔肌、三角肌、肱三头肌、大圆肌、肩胛 前臂 旋前 肱桡肌、旋前肌 腕 伸展、尺侧偏 尺侧腕屈肌 上肢运动模式 屈曲—外展—外旋(D2F) 关节 运动 主要参与的肌肉 肩胛骨 上提、内收、外旋 斜方肌、肩胛提肌、前锯肌 肩 屈曲、外展、外旋 三角肌(前部)、肱二头肌(长头)、喙肱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前臂 旋后 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后肌 腕 伸展 桡侧偏桡侧腕伸肌 手指 伸展 指长伸肌、骨间肌 拇指 伸展 外展拇伸肌(长肌和短肌)、拇长展肌 上肢运动模式 伸展—外展—内旋 (D2E) 关节 运动 主要参与的肌肉 肩胛骨 下降、外展、内旋 前锯肌(下部)、胸小肌、菱形肌 肩 伸展、内收、内旋 胸大肌、大圆肌、肩胛下肌 前臂 旋前 肱桡肌、旋前肌 腕 屈曲 尺侧屈尺侧腕屈肌、掌长肌 手指 屈曲 指屈肌、蚓状肌、骨间肌 拇指 屈曲 内收拇屈肌(长肌和短肌)、拇内收肌、拇对掌 上肢运动模式 D1F D1E * * * *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附属二院 康复医学科 柴德君 第一节 概 述 1.PNF发展简史 美国 Herman Kabat 时间 主要应用 20世纪40年代 脊髓灰质炎 1950年 应用于疼痛、膝关节疾患术后和其他疾病 1955年 应用于作业治疗 20世纪80年代 应用于言语治疗及体育训练 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应用于偏瘫、截瘫、肢体功能训练。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技术)是指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来改善和促进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 螺旋、对角线型的运动模式是PNF技术的基本特征。 2.定义及技术特点 第二节 治疗技术 一、基本手法技术 1. 阻力(resistance) 2. 扩散和强化(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3. 手法接触(manual contacts) 4. 体位及身体力学(body position and body mechanics) 5. 言语刺激或指令(verbal stimulation commands ) 6. 视觉(vision ) 7. 牵引和挤压(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8. 牵张(stretch) 9. 节律(normal timing) 10. 运动模式(pattern) 1)大部分PNF技术是从阻力的疗效中发展起来的。 2)当肌肉的收缩抵抗阻力时,肌肉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增加。肌肉抗阻所产生张力的增加,是最有效的本体感觉刺激方法之一 。 3)治疗师所给予患者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关节能顺利地通过整个运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