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6章 临生物化学检验的方法与试剂盒
评价实验方案 NCCLS(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1967)、CLSI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2005)先后制订了一系列评价方案(evaluation protocols,EP)。 精密度评价:EP5-A 、EP-5A2 线性范围评价:EP6-P、EP-6P2、EP6-A 干扰试验:EP7-P、EP-7P2 方法对比评价:EP9-A 、EP-9A2 定量方法的初步评价:EP10-A、EP-10A2 定性方法的评价:EP12-P、EP12-A 基质效应评价:EP14-A、EP-14A2 方法比较试验中资料分配的建议 2. 离群点的检查 1.目的要求 判断评价方法给出的结果是否受非分析物影响及影响程度。 测定方法的恒定系统误差。 /s与重测次数对应表 “剂量效应”实验方案中五个浓度水平的制备方法 干扰试验效应图 根据潜在干扰物浓度绘制偏倚图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方法学与试剂盒评价 1.名解: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常规方法、回收、回收率、精密度允许分析误差、医学决定水平、溯源性 、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 、验证的检测系统 、自建检测系统 。 2.方法学分级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分级? 3.标准品(参考物)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进行分级? 4.简述方法学评价试验与误差之间的关系?精密度和准确度评价试验如何进行?如何用单值指标判断评价试验结果。 5.何谓干扰?简述干扰物质的分类与来源。 6.液体双试剂盒的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 7. 试剂盒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如何评价? IFCC的全称:国际临床化学,将实用性移到下一页,连贯性会更好! 加入了实用性!文本框的调整! (表6-1)的括号颜色调整! “步聚”为笔误,应为“步骤” 。理论教材上也要改过来。 步聚步骤 注意误差的正负,理论教材也要改过来。 中文状态下的句号! * * * * * 甘油三脂液体双试剂测定: (1)标本与试剂I反应(试剂I中包括甘油激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甘油-3-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将标本中游离甘油消耗,排除抗坏血酸的干扰; (2)用试剂Ⅱ含有LP和发色团启动反应,使得测得的结果真正反映标本中甘油三脂的含量。 * 1999年发布的WS/T 124-1999《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质量检验》和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检验体外诊断试剂质量检定暂行标准》(卫药发 (1992)第1号、卫药政发(1994)第444号、卫药政发(1997)第115号)。 质量标准:外观、说明书、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分析性能。 二、试剂盒的质量标准 * 干粉试剂应为白色粉未。 液体试剂溶液的外观应澄清、无异物。 冻干品或干粉试剂经复溶后,其溶液应澄清、无异物。 (一)外观 * ① 名称 ② 用途 ③ 测定原理 ④ 包装盒内容物 ⑤ 适用仪器 ⑥ 样品要求 ⑦ 测定步骤 ⑧ 结果计算方法 ⑨ 注意事项 ⑩ 贮存条件、有效期、参考范围、主要参考文献,以及生产单位名称、地址、咨询电话及传真号。 (二)说明书 * 1. 包装 试剂应装在耐酸耐碱的塑料瓶或硬质中性玻璃瓶内。应密封无漏液。试剂盒应有完整的外包装盒。 2. 标志 外包装应标明:①产品名称;②产品可供测定次数或/和装量;③产品批号、有效期、贮存条件;④产品的批准文号;⑤生产单位名称和地址。 每个试剂瓶应有标签,其标志比外包装上的略少。 3. 运输 应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避免雨淋,倒置与重压,轻重轻卸。 4. 贮存 应按规定的条件保存,在有效期内应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三)试剂盒的包装、标志、运输及保存 * 准确度 精密度 线性范围 空白试剂吸光度 空白试剂吸光度自变化 稳定性 (四)分析性能 * 准确度 精密度 线性范围 试剂空白吸光度 试剂空白吸光度自变化 稳定性 三、试剂盒的性能指标与评价 * 相对偏差(Bias%):测定结果的不准确度。 T:样品靶值 方法:待检试剂盒三管平行测定已知浓度的样品,样品尽量选择具有溯源性的、血清基质的标准品。 其他方法:对比试验和干扰试验。 (一)准确度 * 批内精密度 批间精密度 (二)精密度 * (1)同批号20份待检试剂盒分别测定1份已知血清样品(浓度略高于参考范围上限),计算测定结果的均值( 1)与标准差(s1)。 (2)上述20份试剂盒中的1份试剂对相同样品连续测定20次,计算测定结果的均值( 2)与标准差(s2)。 1. 批内精密度(瓶间差)的测定 * 取3个批号的待检试剂 ,每个批号取3瓶。分别测定1份浓度略高于参考范围上限的血清样品,分别计算测定结果均值( )和每个批号3份试剂的测定均值( ),并求出三个批号试剂盒测定均值的变异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