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音动词的双音化效应——以交战类动词为例
摘要
单音动词的双音化是汉语动词发展史中的一个重大变化。目前学界对于这一发展过程及其
影响的研究还尚未深入展开。本文以征战类动词为例,采用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定量
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单音节动词的历时演变、双音化的类型和过程、双音化的效
应等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和分析。
全文共分六章,各章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等问题。
第二章和第三章对单音节征战类动词的历时发展进行了详细考察。通过对语料的定量统计
和定性分析考察了“战”组、“征”组、“攻”组、“侵”组、“夺”组、“胜”组、“败”组共七
组同义类聚的22个单音节动词的历时发展情况。所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单音动词所构成的基本
论元结构、述谓功能的强弱、及物性的高低、黏附性的变化等方面。这22个单音动词同义组内
部成员之间句法语义共性多,跨组成员之间也相互关联,共处于征战这一语义场中。
第四章对单音动词双音化的类型和过程进行了考察。主要包括并列式组配方式的考察和动
补式“战胜”等词汇化过程的考察。并列式双音词多为相邻生成,其三种组配方式同义组配、
类义组配、反义组配在数量、成词能力、动词性的强弱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义组配是并列
式的最优选的组配模式。早期形成的动补式经历了词汇化的过程。“战胜”等词汇化过程与汉语
小句整合的连续统“复旬复杂谓语句简单句”相一致,体现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一条基本路
径。
第五章对单音动词的双音化效应进行了考察。单音动词的双音化效应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
面展开,一是双音化对单音动词的影响,二是单双音节动词的差异比较。双音化对单音动词的
影响体现为单音动词在黏附性、及物性、语义、语音等方面的变化。单双音节动词之间的差异
在句法、语义、韵律组配、语体色彩等方面都有体现。这种差异既有总体的倾向性又体现了个
体的差异性。总体倾向是双音动词指称性和作主宾语等非述谓成分的能力强于单音节动词,单
音节动词的动作性和带宾语、带补语、同时带宾语和补语、作补语、重叠、用于紧缩句等述谓
用法的能力强于双音节动词。单双音节动词在述谓用法和非述谓用法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语义
上双音节动词较单音动词明确,对单音动词的句法语义功能进行了分化。双音动词的语义抽象
性强于单音节动词。单双音节动词的差异在汉语历时和共时的发展中都有体现,二者差异的总
体倾向一致,但在具体表现上也存在差异。在汉语历时的发展中,单双音节动词的指称能力在
发生一些变化,汉语动词和名词之间词类差异的显著度在增强。古代汉语中双音节作定语多为
“V之N”格式,部分双音节动词经历了及物性增强的交化。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动词同时带宾
语和补语有“动+补+宾”和“动+宾+补两种语序,在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只有“动+补+宾”一
种语序。单双音节动词在句法上的诸多差异是语义、韵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继续研究的设想。
关键词:单音动词:征战类动词;双音化效应;词汇化;指称性
Ⅱ
博士学住论文
⑨DoCToRALDISSER,f删ON
Abstract
The of verbsisallinfluentialinthe of
disyllabificationmonosyllabic change development
Chin骼everbstodeservedue the oftheconcernedverbsandtheafter
studies。but
developingprocess
effectshavenotbeen theresearch
disyllabification analyzedfully.Thedissertation,byadopting
methodofa anda
syllchronjc-and-diachronicstudy qualitative—and-q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