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系列文章:城市的面子及里子.docVIP

人民日报系列文章:城市的面子及里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的面子与里子①(读者聚焦) 《 人民日报 》( 2011年07月19日 19 版)   两年前,江苏无锡为办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强拆街面报刊亭,至今未恢复 便民设施成城市形象牺牲品(读者聚焦·城市的面子与里子②) 《 人民日报 》( 2011年07月26日 19 版)   2009年2月,很多无锡市民发现,原先路边随处可见的便民报刊亭突然消失了,有不少尚未拆除的亭棚也被贴上了带有“违法”字样的封条。当时就曾听已经退休在家的父亲抱怨:“这个报刊亭怎么说拆就拆,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原先每天早晨出门买菜都要买上一份报纸回家,现在连个报亭都找不到,看不成报纸,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2月25日,《现代快报》披露无锡市强制拆迁报刊亭的报道广受关注。报道披露,无锡的亭棚整治数量共计1241个,其中包括报刊亭、杂货亭、冷饮亭、修车修锁亭等等,而公安报警亭、公用电话亭不在整治范围内。   据了解,作为被整治对象的便民报刊亭大多都挂有“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字样,报刊亭的经营者也大多是下岗再就业人员,建便民报刊亭的初衷就是解决下岗再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这些报刊亭大多是由无锡市邮政局、无锡市报业集团所办的,经营者也获得相关许可证明,并且缴纳了相应的经营承租费用。   我曾浏览了无锡市政府的门户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栏中看到2009年2月19日发布的《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亭棚车点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按照市委、市政府‘迎论坛、优环境、树形象’奋战100天动员大会精神,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区范围内各类占道亭棚车点有1700多处,集中设置在主要道路、繁华地区,绝大多数都属越权违规审批和非法擅自设置,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道路交通,同时,又无偿占用了城市公共资源,损害了全体市民的公共利益。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市区占道亭棚车点专项整治,并对整治活动实施全程专项督查。各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对照《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的通告》(锡政通〔2009〕3号)要求,在前一阶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迅速部署,开展占道亭棚车点的自纠自整工作,制订具体整治工作方案,做好各种社会稳定工作。”   文件中之所以提出“迎论坛、优环境、树形象”口号,是因为2009年3月28日,无锡市将举办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开幕式,无锡也是这次论坛的主会场。报刊亭等亭棚被强制拆除的原因便在于此,当时《现代快报》对无锡城管局市容处有关人员的采访内容也证实了这一点。   转瞬之间,两年多过去了,在无锡的大街上依然看不到恢复报刊亭的迹象,老父亲依然只能到离家有5站路的家乐福超市购物时,才能顺带买上一份报纸翻阅。我有时也在想,原先那些经营报刊亭的下岗再就业人员,如今在靠什么谋生,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近些年,各级政府一直在强调“执政为民,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可如此为了“面子工程”就推倒“便民工程”的行为,究竟是为了谁?这样树形象到底树起了啥形象?   江苏无锡 涤 之 人民论坛杂志与本报政文部联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重面子、轻里子”成城市通病(城市的面子与里子③) 症结在于官员政绩观异化扭曲 《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02日 19 版)   入夏以来,我国诸多城市呈“逢雨必涝”之态,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南京、南昌等轮番上演暴雨淹城、“水漫金山”之“情景剧”。据统计,有62%的城市患内涝,其中很多是新兴的二、三线城市。除城市内涝之外,近期安全事故频发。7月,江苏盐城、福建武夷山、浙江杭州境内的3座大桥相继坍塌;郑州市一处拆迁安置小区8栋刚封顶2个月的多层楼房,因质量太差被要求全部拆除……这一系列新闻事件暴露出我国不少地方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过度追求“外在形象”,重“面子”轻“里子”、重建设轻规划、重速度轻质量、重政绩轻民生等问题。   7月19日至27日,人民论坛杂志与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联合在人民网、人民论坛网、搜狐网及人民论坛调研网络进行了“面子里子反差大:中国城市建设病症结在哪”的调查。此次调查,共有15916名网友参加投票,1500人接受了直接采访调查。   “重面子、轻里子”现象成通病,95.56%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在城市这类问题严重   82.19%的受调查者认为,“重面子、轻里子”现象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严重”,认为“比较严重”的占13.37%。也就是说,认为此问题严重的比例高达95.56%。   对于“对比城市的‘面子’,您更关注哪些‘里子’”的问题,选择“下水道、人防工程等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的居首位,占15.27%;选择 “充分的社会保障,让穷人活得有尊严”的占14.99%;选择 “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