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在法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doc
《论语》在法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原标题:《论语》在法国的译介与研究述略
[摘要]中国儒家典籍《论语》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法国汉学在世界汉学界地位颇高,成果丰厚,对《论语》的译介和研究历史悠久。国内学界已有不少关于儒家学说对法国文化影响的研究,但截至目前,少有人以儒家典籍的译介为线索,来探讨儒家思想在法语文化中的接受情况。文章梳理了《论语》在法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状况,展现了儒家文化与法国文化在不同历史、社会背景下的接触、交流和碰撞,进而分析各时期不同境遇的原因。
[关键词]? 《论语》;法译;研究历史;评述
《文心雕龙·原道》云:”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这是说论文说道要向圣人学习. 《论语》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记录了”圣人”孔子和他周围人物的言论和行动.以孔子思想为核心和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是无可争议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从最初开始关注中国文化的那一批法国耶稣会士,到今天作为法国东方战略智库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国汉学家,他们研究的中心从未偏离过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儒家文化.国内学界已有不少关于儒家学说对法国文化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或重在海外汉学史整理,探讨不同时期法国关于中国儒家思想的研究状况、法国汉学家研究成果等;或关注翻译中对语言层面的研究,比较不同译本.笔者搜集、整理并归纳分析了这类研究成果(主要是期刊论文和极少数学位论文),发现以儒家典籍为线索,探讨儒家典籍在法语文化中的接受情况的研究并不多.同时,先前的研究者由于法语语言水平所限,可能在研究中并未使用第一手原文文献,导致有少数论文出现明显的信息错误,1随意引用不实信息,以至于以讹传讹的现象.本文将梳理《论语》
在法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之境遇,展现儒家文化与法国文化在不同历史、社会背景下的接触、交流、碰撞的过程,进而分析各时期不同境遇的原因.一、法译本的”前身”:
早期欧洲的拉丁文译本法国对《论语》的最初认识,与中法思想交流史起源于同一时代.中国与法国的思想交流,包括文学、文化、宗教、艺术等,最初是从17世纪欧洲传教士进入中国开始的. 17至18世纪有大批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这些传教士是传播中国思想的垦荒者,他们的贡献之一就是翻译中国经典.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和利玛窦(Matteo Ricci)是第一批抵达中国的欧洲耶稣会士. 1579年罗明坚抵达澳门并逗留了八年多,期间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礼仪.回欧洲后,他将儒家典籍《四书》全文译成拉丁文,翻译作品手稿至今仍然存放在意大利国家图书馆中.有研究显示,罗明坚的翻译着作随后被发表,成为第一次在欧洲发表的汉学译着,遗憾的是当时欧洲主流社会并未对中国有太多的关注.利玛窦到达中国后观察到,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培养始于《四书》,于是他也尝试将中国典籍翻译成拉丁文,随后又有至少17个耶稣会士对此进行了修改和研究.虽然这部译着并未出版而且已经散失,但是他的这一翻译行为是可以考证的.利玛窦曾在通信中多次明确提到他翻译过《四书》,并将译稿寄回了欧洲.在1594年11月15日的信中,他提到:”几年前(按为1591年)我着手翻译着名的中国《四书》为拉丁文,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是伦理格言集,充满卓越智能的书.待明年整理妥后,再寄给总会长神甫,届时你就可以阅读欣赏了.”[1]143有学者认为,利玛窦的译着在当时的中国长期被作为入华耶稣会士的中文课本,并成为后来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PhillippeCouplet)等人所编译的《中国哲学家孔子》的底本.这些传教士对中国语言、文化典籍、礼仪习俗的学习、研究和翻译,可以视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源头,并直接影响了后来持续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欧洲”中国礼仪之争”事件.也可以认为,罗明坚和利玛窦的行为本身就属于”中国礼仪之争”事件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这一批到达中国时间最早的传教士来自意大利,加之礼仪之争时间持续时间较长,故笔者在下文中将上述内容及他们的拉丁文译本单独评述.
二、 “礼仪之争”时期的另类布道
”中国礼仪之争”是中西文化大冲撞的一次重要事件.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士将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引起了西方社会的震荡.来华传教士们就种种中国礼仪...如祭天祭祖等是否是迷信或偶像崇拜、能否与基督教教义并行不悖、中国人对孔夫子的崇拜的性质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欧洲人就中国礼仪问题而展开的争论极大地动摇了欧洲封建神权的绝对权威,罗马教廷为息事宁人费尽周折,焦头烂额之下最终宣判中国礼仪属于迷信,禁止通融.传教士在这场争论中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介绍,这一时期对儒家典籍的翻译、对孔子思想的介绍颇多.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杨元庆炮轰山寨文化:企业只能窝里横 出不去.doc
- (最新)试论英美影视作品中习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硕士博士论文.doc
- 世界知名品牌的英文广告语.doc
- 著名产品英文广告语.doc
- 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篇].doc
- 试用期员工辞职与解除劳动合同规范管理知识.doc
- 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共篇).doc
- 论当前刑论当前刑事附带民事执行案件困局的破解的应用【优质】.doc
- 语句衔接与连贯课件.doc
-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精选资料】.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