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讲课.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讲课

因特网时代 因特网的基础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 但这三个阶段在时间划分上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部分重叠的,这是因为网络的演进是逐渐的而不是突然的。 因特网发展的第一阶段 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ARPANET 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 ARPA 研究多种网络互连的技术。 1983 年 TCP/IP 协议成为标准协议(针对于ARPANNET)。 同年,ARPANET分解成两个网络: ARPANET——进行实验研究用的科研网 MILNET——军用计算机网络 1983~1984 年,形成了因特网 Internet。 1990 年 ARPANET 正式宣布关闭。 因特网发展的第二阶段 1986 年,NSF 建立了国家科学基金网。 NSFNET。它是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 主干网 地区网 校园网 1991 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因特网的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来经营,并开始对接入因特网的单位收费。 1993 年因特网主干网的速率提高到 45 Mb/s。 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各网络之间需要使用路由器来连接。 有时在结构图中可不画出路由器。 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主机到主机的通信可能要经过多种网络。 因特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从1993年开始,由美国政府资助的 NSFNET逐渐被若干个商用的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网络所代替。 1994 年开始创建了 4 个网络接入点 NAP (Network Access Point),分别由 4 个电信公司经营。 NAP 就是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的结点。在NAP 中安装有性能很好的交换设施。到本世纪初,美国的 NAP 的数量已达到十几个。 从 1994 年到现在,因特网逐渐演变成多级结构网络。 今日的多级结构的因特网 大致上可将因特网分为以下五个接入级 网络接入点 NAP 国家主干网(主干 ISP) 地区 ISP 本地 ISP 校园网、企业网或 PC 机上网用户 中国的ISP都有那些?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1974年,美国IBM公司首先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凡是遵循SNA的网络设备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互连。 1977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技术委员会TC97成立了一个新的技术分委会SC16专门研究“开放系统互连”,并于1983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著名的ISO 7498国际标准(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是GB 9387),记为OSI/RM。 在OSI中采用了三级抽象:参考模型(即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即协议规格说明),自上而下逐步求精。OSI/RM并不是一般的工业标准,而是一个为制定标准用的概念性框架。 经过各国专家的反复研究,在OSI/RM中,采用了如表所示的7个层次的体系结构,表中对于各层主要功能的简略描述还是很粗浅的,更准确的概念将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给出。 关于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RM 只要遵循 OSI 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在市场化方面 OSI 却失败了。 OSI 的专家们在完成 OSI 标准时没有商业驱动力; OSI 的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且运行效率很低; OSI 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因而使得按 OSI 标准生产的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 OSI 的层次划分并也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 两种国际标准 法律上的国际标准 OSI 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是非国际标准 TCP/IP 现在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 TCP/IP 常被称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 语法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 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3.2.5 OSI/RM特点分析 OSI/RM的概念比较抽象,它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措施,更未对网络的性能提出具体的要求,它只是一个为制定标准用的概念性框架。OSI/RM七层协议模型上、下大,中间小,这是因为最高层要和各种类型的应用进程接口,而最低层要和各种类型的网络接口,因此上、下两头标准特别多,而中间几层标准就稍简单些。有些层的任务过于繁重,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有些层的任务又太轻,如会话层和表示层。 简介MAC地址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或称为 MAC位址、硬件位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 IP地址,第二层数据链结层则负责 MAC位址。因此一个主机会有一个IP地址,而每个网络位置会有一个专属于它的MAC位址。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