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氧化碳的认识与检测
一氧化碳的认识和检测
一氧化碳的认识和检测
2010年07月14日
一氧化碳 (carbon monoxide, 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分子量28.01,密度0.967g/L, 冰点为-207℃,沸点-190℃。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中文名称:一氧化碳。
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 CASNo.:630-08-0 分子式:CO
分子量:28.01
包装标志:4易燃气体。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
熔点(℃):-199.1
沸点(℃):-191.4
相对密度(水=1):0.793(液体)。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67
蒸气压(kPa):309kPa/-180℃
燃烧热(kJ/mol):
溶解性: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但易被氨水吸收。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碱类。
分解产物:400~700℃间分解为碳和二氧化碳。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空气混物爆炸限12%~75%。
其他物理特性:自燃点608.89℃。 一氧化碳-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探测仪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十2,能进一步被氧比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CO+O2=2CO2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CO+CuO=Cu+CO2
CO+ZnO=Zn+CO2
在炼铁炉中可发生多步还原反应:
CO+3 Fe2O3= 2 Fe3O4+CO2
Fe3O4+CO= 3 FeO+CO2
FeO+CO=Fe+CO2
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它能和一些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主成分子化合物。如Ni(CO)4(四羰基镍)、Fe(CO)5(五羰基铁)等,这些物质都不稳定,加热时立即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和一氧化碳,这是提纯金属和制得纯一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一氧化碳
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能帮助人们判断是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
空气中一氧化碳产生的危害性
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一氧化碳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一氧化碳(co)是 一种对血液,与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含二价铁的呼吸酶结合,形成可逆性的结合物。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与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
正常情况下,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将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氧血红蛋白(o2hb)被输送到机体的各个器官与组织,参与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比如果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很多的一氧化碳将进入机体血液。 进入血液的一氧化碳,优先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百~3百倍。 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解离速度,只是氧血红蛋白(o2hb的1/36百。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一氧化碳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 的浓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BI与环磷酰胺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 供者淋巴细胞的研究.doc
- TCC8803芯片 万与T6平板电脑评测.doc
- TGF-β与BDNF联合诱导成年大鼠BMSC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doc
- TD-SCDMA现状与市场策略分析.ppt
- sybase数据库简单操作命令与部分sql命令.doc
- TNFα在妊娠期糖尿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研究.doc
- TD-SCDMA PS 掉话与接通.ppt
- TRAIL联合PDTC对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与凋亡诱导的实验研究.doc
- TD-SCDMA智能天线基本原理与测试方法.doc
- S呼与浩特机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地点玉泉区土左旗与林县建设环评报告.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