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与微网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能电网与微网技术

并网技术(DER):包括DER在配电网的即插即用以及微网技术。即插即用包括:DER高度渗透的配电网的规划建设、DER并网保护 控制与调度管理、系统与设备接口的标准化等;微网指接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子系统。DER并网研究还包括有源网络技术,即分布式电源大量应用、深度渗透、潮流双向流动的网络 DFACTS:柔性交流输电(FACTS)技术在配电网的延伸。包括电能质量与动态 潮流控制。设备包括:静止无功发生器(SVC)、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动态不停电电源(UPS)、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固态断路器(SSCB)、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 等 故障电流限制技术:利用电力电子、高温超导技术限制短路电流 智能电网——技术内容和功能 智能电网——技术内容和功能 AMI可实现电力供应商与用户间的互动交流,支持实时电价,利用分布式发电与储能设备参与削峰填谷 AMI授权给用户,使系统同负荷建立联系,并让用户能够支持电网的运行,同时与电网友好的电器(GFAs) 可帮助电网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防止停电事故的发生 智能电网——高级计量体系(AMI) ADOI主要作用是使“自愈”功能得以实现 ADOI主要包括高级配电自动化、配电快速仿真与模拟、分布式电源运行、AC/DC微网运行、新兴电力电子装置、配电SCADA、配电地理系统(GIS) 智能电网——高级配电运行体系(ADOI) ATOI主要实现输电智能化,强调的是阻塞管理和降低大规模停运风险 ATOI主要包括阻塞管理、输电SCADA、WAMS、输电GIS技术、EMS高级报警可视化、输电系统仿真与模拟等 智能电网——高级输电运行体系(ATOI) AAMI主要实现电力资产管理,改进电网的运行和效率 AAMI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用户层、业务逻辑层、应用服务层、系统服务层 AAMI管理分为:设备资产管理、缺陷管理、发电计划及项目管理、检修管理、备品备件及工器具管理等 智能电网——高级资产管理体系(AAMI) 集成通信技术:无线、电力线宽带(BPL)等,主要用于变电站自动化(SA)、配电自动化(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和需求侧管理(DSM) 传感器和计量技术:高级传感器、智能电表、AMI、PMU、广域测量系统(WAMS),用于监视设备运行情况,估计电网 阻塞及稳定性,为控制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高级交互界面和决策技术:可视化技术、加密技术、为系统运行提供多重选择的软件系统、用于运行测试和假设分析的仿真系统 高级控制技术:分布式智能代理、高级分析软件、高速计算工具和用于调度运行、SCADA、SA、DSM等高级控制技术 其他高级应用技术:输电线路建设的超导技术、柔性交流输电(FACTS)和高压直流输电(HVDC)技术、支持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储能技术 相关标准和规约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微网技术 由各种分布式电源/微电源、储能单元、负荷以及监控、保护装置组成的集合 可在并网运行和孤岛(自主)运行2种模式间切换 通过相关控制装置间的协调配合,可以同时向用户提供电能和热能 根据实际情况,系统容量一般为数千瓦至数兆瓦 通常接在低压或中压配电网络中 目前主要应用 单一种类可再生能源发电场、(冷)热电联供系统 微网是一种在能量供应系统中增加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渗透率的新兴能量传输模式 微网包括不同各类的分布式能源(DER)、各种电负荷和/或热负荷的用户终端以及相关的监控、保护装置 DER单元为具有不同容量和特性的分布式发电单元(DG)或分布式储能单元 (DS);而负荷则分为敏感性和非敏感性负荷 微网体系架构:单个设施级,负荷量小于2MW;多个设施级,负荷量在2-5MW;馈线 级,容量 5-10MW;变电站级,容量5-10MW 微网技术 微网——发展历程 电力电子技术:并网逆变器(整流器)、静态开关、电能质量控制装置 故障检测与保护:过压和欠压保护、反孤岛和低频保护 通信技术:在采集不同特性的DER单元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配网级、微网级、单元级各控制器间的通信来实现 微网——并网、保护和通信技术 网络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及DER单元类型、容量、位置的选择和确定 设计原则:根据微网系统安置处的负荷和可利用能源的情况,考虑设备的响应特性、效率、安装费用和控制方法等,优化确定相关DER单元的信息,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微网——规划设计 监控体系:配网级(配电网控制器,DNO和市场控制器,MO)、微网级(微风中央处理器,MCC)和单元级(DER单元和负荷的就地控制器,LCs)3个层次的协调合作,控制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 运行管理:综合当地的热电需求情况、气候状况、电价、燃料消耗、电能质量要求、泵售及零售服务需求、需求侧管理要求以及拥塞水平来进行决策 孤岛控制:纯下垂控制、逆变器模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