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同位素讲义(第一讲)-2.ppt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o同位素讲义(第一讲)-2

《岩石圈地球化学》 过渡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周 炼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Cu、Fe、Zn、Mo等过渡族元素同位素体系在阐述地球化学、宇宙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等许多重大问题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研究挥发和冷凝作用与太阳系早期物质成分变化的关系方面; 在氧化-还原与环境变化的研究及地球氧化状态演化的研究方面; 矿床的成因与来源; 在生物圈与地圈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方面等; 过渡元素的性质 二、稳定同位素体系的应用前提 同位素质量分馏的存在 精确的同位素分析技术 同位素分馏机理与过程的认识 Fe 同位素 反映生物分馏的试验 Fe(Ⅲ)基质(六方针铁矿和赤铁矿) 经细菌还原作用得到的溶液中的Fe(Ⅱ)的δ56Fe的值要比六方针铁矿的δ56Fe值低约1.3‰ (Beard et al.,1999)。 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铁锰结核、古代条带状铁建造等沉积岩中δ56Fe有2‰~3‰的变化,指出其中也可能有细菌分馏作用的存在, 非生物分馏 一些低温下的无机反应过程可能会使得Fe同位素发生分馏, 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柱的分离过程,沉淀分离或一些矿物的溶解过程,逐级络合反应过程及共价配位键的断裂过程,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等。 Anbar等 (2000) 做了Fe(Ⅲ)的氯络合物在空载离子交换柱上的分馏试验,他们发现δ56Fe可发生-3.4‰到3.6‰的变化,与已知的其它自然界样品或细菌还原试验中所得δ56Fe相比较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动范围。 Anbar等 (2000) 推断分馏可能发生在[FeCl4]-和[FeCl3]0之间。由此看来,在无生物参与的情况下,离子交换柱的分离,离子的吸附等无机过程很有可能会导致Fe同位素的分馏。 Fe同位素分馏生物示踪剂指示 古代或地外生命活动 Beard等(2003) 对古生代沉积铁建造的研究发现,深色层的铁沉积物δ56Fe低,约为-0.34‰,浅色层的δ56Fe高,约为+0.91‰,二者相差恰恰约为1.3‰,因此他们认为深色层和浅色层之间Fe同位素值的差异是由细菌还原所产生的分馏作用造成的。 相对而言,太古代沉积铁建造中的红色层沉积物的δ56Fe约为+0.16‰~+0.35‰,而黑色层的δ56Fe约为0.00‰~+0.07‰,二者之间相差并不明显,这说明太古代的沉积铁建造中很可能还没有细菌存在,或者红黑色层之间Fe同位素的差异已被后期的地质作用所均一化。 铁同位素在古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过渡族金属元素Fe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某些海域中铁元素甚至可以限制生物的活性,从而起控制海洋生物生产力的作用,进而影响了大气CO2的变化,而海水中的Fe主要由大陆风化作用提供。因此,输入海洋的Fe通量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间接的关系,所以,Fe同位素的研究将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有力的手段和工具。 高温条件下无机反应过程的Fe同位素分馏 1000 ℃左右高温下的无机反应过程也可能会使得Fe同位素发生显著的分馏(Beard, 2004)。Zhu等(2002) 对地幔捕虏体和富铁橄榄岩进行了分析研究。 发现地幔捕虏体的铁同位素在矿物间平衡分配的过程中,重的铁同位素倾向于富集在辉石中而不是橄榄石中,△单斜辉石-橄榄石=1.8~3.7 ε。角闪石的铁同位素更重,表明在动力学反应中,铁同位素有可能发生分馏。 对于富铁橄榄岩,铁同位素变化在-3~+1.2 ε之间,其中金属相的铁同位素要比橄榄石的重,也许与氧化还原作用有关。 Beard等(2004)也对一些幔源岩石进行了铁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安山质火山岩中硅酸盐矿物和磁铁矿之间没有明显的铁同位素分馏,对于橄榄岩地幔捕虏体来说,各个样品间其中橄榄石和单斜辉石之间铁同位素分馏并不明显,而单个样品内铁同位素分馏可达0.2‰(56Fe/54Fe),这可能与开放系统行为有关。 但Beard等(2004)数据与Berger等(2001) 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幔源物质的温度和冷却时间不同所致。 δ56Fe与矿床成因 Navan铅锌矿床是目前爱尔兰最大的金属矿床,Blakeman (2002)对矿床的Blakeman断面中的铁硫化物进行了分析: 热液成因的白铁矿的δ56Fe多集中在-0.25‰~-0.5‰之间,明显的低于火成岩的δ56Fe(+0.1‰),但与海底热液的δ56Fe相似,而细菌成因的黄铁矿的铁同位素则更轻, δ56Fe在-0.8‰~-1.2‰之间。 推测热液和生物过程在Navan矿形成过程在成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此矿床的90%都是金属热液和细菌成因的硫化物沉积而成。 对于Fe同位素的分馏机理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像C、H、O、S等轻稳定同位素一样较为系统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