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与废物资源化.ppt
* * * * 方案三:生物发酵法与光解法耦联 分体耦联──底物梯级利用 一体耦联──互生关系 原理:发酵法生物制氢残液(有机酸和醇)作为光解法生物制氢的供氢体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能源化与资源化的系统工艺流程 生物质 糖化液 燃料酒精 残液 沼气 回用水 木质素 和残渣 有机肥 生物絮凝剂 燃烧为系统提供热源 H2 糖化 发酵生物制氢 生产 乙醇 生产生物絮凝剂 厌氧产甲烷 废水深度处理 补充水 微生物燃料乙醇 植物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作为乙醇发酵的原料。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研究存在的问题 方面 存在的问题 水解酶 目前使用的纤维素酶都是由真菌产生的。今后将着眼于厌氧分解菌,由于这些细菌一般不分泌胞外酶,产能低,多数对结晶纤维素没活性。 糖化和发酵温度协调 在纤维素酶糖化过程中,纤维素酶最适温度在 50℃左右,而酵母发酵控制温度在 37-40℃。如何使这两个过程的温度尽可能协调一致。 固态发酵技术 固态发酵是使微生物在没有或几乎无游离水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代谢的过程,固态基质上水分以吸附水的形式存在。它的发酵过程中无需严格的消毒,无需消耗大量能量分离提纯产品并且产率很高。由于基质中水分很少,所以会大大降低染菌的机率。但是,固态发酵也有不足之处,发酵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代谢热。 方面 存在的问题 酸水解 稀酸水解,糖的转化率只能达到50%,其水解过程中产生一种络合物,是大多数微生物的抑制剂。浓酸水解,约有 90%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的糖被回收,但是浓酸水解中的酸难以回收。 同时糖化发酵 同时糖化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有明显的限制因素,一是木糖的抑制作用,二是糖化和发酵时的最适温度不协调,三是酒精的抑制作用。 木糖的转化 将木糖及时转化为酒精,对高效率的酒精发酵是非常重要的。木糖的存在对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有抑制作用,当木糖浓度达到5%时,木糖对纤维素酶的抑制可以达到10%。 针对野生型纤维素降解菌株进行改造策略 经典的微生物发酵产乙醇代谢路径图 基于代谢工程方法:如采用基因敲除(geneout),阻断有害代谢产物的生成途径 利用乙醇等刺激因子进行耐受诱导:添加小剂量的乙醇,可以适当增强菌株在大量发酵时对乙醇的耐受性 构建重组基因工程菌:扩大重组菌的底物利用范围,提高糖的利用率:引入戊糖代谢途径;将高效的产乙醇关键酶引入能代谢混合糖但乙醇产量低的菌种 Lee R. Lynd, et al,Microbial Cellulose Utilization: Fundamentals and Biotechnology.2002, 66: 548-549 针对无纤维素降解性能的乙醇发酵菌株的 工程菌构建改造策略 在细菌中异源表达纤维素酶 在运动发酵单胞菌中异源表达纤维素酶 在肠道细菌中异源表达纤维素酶 在真菌中异源表达纤维素酶 在酿酒酵母中异源表达纤维素酶 Lejeune, A., D. E. Eveleigh, and C. Colson. 1988. Expression of an endoglucanasegene of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var. cellulosa in Zymomonas mobilis. FEMS Microbiol. Lett. 49:363–366. Skipper, N., M. Sutherland, R. W. Davies, D. Kilburn, R. C. Miller, A.Warren, and R. Wong. 1985. Secretion of a bacterial cellulase by yeast. Science 230:958–961. Hinchliffe, E., and W. G. Box. 1984. Expression of the cloned endo-1,3–1,4--glucanase gene of Bacillus subtili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urr.Genet. 8:471–475. 微生物燃料乙醇 Bio-fuel Ethanol 举措与发展状况 美国 20世纪70年代末,迫于石油危机,联邦政府制定了“乙醇发展计划”,开始大力推广车用乙醇汽油。 1999年8月,克林顿政府宣布实施以农作物取代化石燃料的长期计划,到2010年,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增长2倍。 日本 日本环境省的温室效应对策技术核心研讨会提议,国内的汽油汽车使用掺加酒精含量为10%的混合燃料。另外,环境省计划于2003年推出试用车,2008年在日本普及。 巴西 1975年推行车用乙醇汽油计划。 1991年巴西政府再次颁布有关法令,规定在全国所有加油站的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