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课件
* 扫描电镜 吸附于小肠黏膜的滋养体 一、形态 * 椭圆形、大小为(8~14)μm ×(7~10)μm 囊壁较厚,囊壁与虫体间有明显空隙 未成熟包囊2个核,成熟包囊4个核,多偏于一端 2 包囊 (cyst) 包囊 一、形态 * 2 包囊 (cyst) 铁苏木素染色 碘染色 未染色 一、形态 二、生活史 * 生活史要点 致病阶段:滋养体,二分裂法繁殖 感染期:成熟四核包囊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内,借吸盘吸附肠壁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包囊随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饮水 二、生活史 * (一)致病机制 三、致病 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的机制如下: 虫株致病力(表面抗原不同,毒力也不同) 肠道IgA、血液中丙种球蛋白缺乏 二糖酶缺乏:在患者和模型动物体内,二糖酶均有不同程度缺乏。动物实验显示,在二糖酶水平降低时,滋养体可直接损伤小鼠的肠粘膜细胞,造成小肠微绒毛变短,甚至扁平。 其他:大量的虫体对小肠黏膜表面的覆盖,吸盘对肠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原虫分泌与代谢产物对肠黏膜微绒毛的化学性刺激 * (二)临床表现 1.急性期 水样便,量大、恶臭、无脓血而含大量脂肪颗粒,伴腹痛、腹胀。偶有呕吐、发热和厌食等。 2.慢性期 若治疗不及时,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可有吸收不良综合征。 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脂肪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虫体寄生在胆道系统,可能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 三、致病 * 滋养体吸附在小肠黏膜 三、致病 * (一)病原学检查 四、实验诊断 (1)粪便检查: 水样稀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 成形粪便:碘液染色涂片检查包囊。 由于包囊排出具间歇性,故隔日粪检并连续三次的检出率最高。 (2)小肠液检查:用十二指肠引流或肠内试验法采集标本。 (3)小肠活体组织检查:借助内镜在小肠Treitz韧带附近钳取黏膜组织。标本可先做压片,或用吉姆萨染色后镜检查滋养体。 * (二)免疫学检查 四、实验诊断 ELIS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对流免疫电泳试验等。 虫体的细胞核被荧光染料染成蓝色(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 五、流行与防治 贾第虫病呈全球性分布,据WHO估计全世界感染率为1%~20% 左右。不仅多见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有不同程度流行。我国分布也很广泛,各地感染率不等,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1 流行与分布 * 五、流行与防治 (1)传染源:带虫者或患者。排囊量大,带虫者一天可排囊9亿个,包囊抵抗力强。 (2)传播途径:人饮用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蝇、蟑螂等昆虫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3)易感人群:任何年龄段均有易感性。 2 流行环境 在外旅游饮用生水 * 五、流行与防治 积极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药物有甲硝唑(灭滴灵)、呋喃唑酮(痢特灵)、替硝唑、巴龙霉素。 加强粪便管理,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保护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旅游者、男同性恋者、胃切除病人、胃酸缺乏及免疫功能缺陷者易感,应接受预防感染的措施。 3 防治 * 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五、流行与防治 四、实验诊断 阴道毛滴虫 * 概述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是寄生在人体阴道和泌尿道的鞭毛虫,由其引起的滴虫性阴道炎和尿道炎,是以性传播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 一、形态 活体无色透明,有折光性,体态多变,固定染色后呈梨形 体长7~23 μm 有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波动膜位于虫体前1/2处,为虫体作旋转式运动器官 椭圆形泡状核1个 轴柱纤细透明,纵贯虫体,向后伸出 * 一、形态 滋养体无色透明,有折光性 * 一、形态 滋养体(瑞氏染色) * 二、生活史 阴道毛滴虫生活史 * 二、生活史 生活史简单,仅有滋养体期; 虫体以纵二分裂法繁殖; 滋养体为本虫的感染期;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方式而传染; 主要寄生在阴道,以阴道后穹隆多见,也可在尿道内发现;男性一般寄生于尿道、前列腺,也可在睾丸、附睾或包皮下寄生。 * (一)致病机制 三、致病 虫株毒力:大多数虫株的致病力较低,虽有感染但是无症状;一些虫株则可引起明显的阴道炎。 局部菌群作用:正常情况下,健康妇女阴道的内环境因乳酸杆菌的作用而保持酸性(pH 3.8~4.4),可抑制虫体及细菌生长繁殖。滴虫寄生时消耗糖原,破坏乳酸杆菌的酵解作用,降低乳酸浓度,使阴道内环境呈中性或碱性,导致细菌大量繁殖。 宿主自身生理状态:妇女绝经(阴道粘膜变薄)、月经后期(阴道pH接近中性)等。 * (二)临床表现 三、致病 1. 滴虫性阴道炎 最常见的主述为白带增多,阴部瘙痒。阴道内窥镜检查可见分泌物增多,呈灰黄色,泡沫状,伴有异味。合并细菌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