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埋线刺络督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报告课件
补肾通督膏药物疗法(二)口服补肾通督祛瘀药丸(蚁茸健骨丸) 组成:黑蚂蚁、鹿茸、熟地黄、蜈蚣、水蛭、人参、杜仲、制草乌等。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气微腥,味苦。 功能主治:补肾填髓,蠲痹通络。用于肾虚髓亏,寒凝痹阻所致的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甚,得热痛缓,关节屈伸不利,麻木,畏寒;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禁忌:阴虚内热者忌服;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为减少胃肠道反应,尽量不要空腹服用。 规格:50g/瓶 贮藏:密封。 医者一手拇指、示指绷紧局部皮肤,另手拇指、示指持埋线针,垂直、快速进针 一手前推针芯,另手后退针管,将肠线埋置在穴位处的肌层内 术后处理:拔去针具,局部消毒纱布按压止血后,创可贴固定。 每两周治疗一次。 注意事项 浸泡羊肠线的药液,必须保证安全无毒、清洁无菌。 操作过程应保持无菌操作,埋线后创面应保持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若发生晕针应立即停止治疗,按照晕针处理。 埋线后,拟留置体内的可吸收性羊肠线不应露出体外,如果暴露体外,必须用无菌镊子将其完全拔出,重新操作。 埋线后应定期随访,并及时处理术后反应。术后反应的处理方法见后述。 患者精神紧张、大汗、劳累后或饥饿时慎用埋线疗法。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埋线疗法。 禁忌: 埋线时应根据不同穴位选择适当的深度和角度,避免伤及内脏、脊髓、大血管和神经干。 不应在皮肤局部有皮肤病,有炎症或溃疡、破损处埋线。 由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疾病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吸收和修复功能障碍者不应使用埋线疗法。 术后反应的处理: 在术后1d~5d内,由于损伤及线的刺激,埋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少数病人反应较重,伤口处有少量渗出液,此为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若渗液较多,可按疖肿化脓处理,进行局部的排脓、消毒、换药、直至愈合。 局部出现红肿一般先予以冷敷止血,再行热敷消瘀。 少数病人可有全身反应,表现为埋线后4h~24h内体温上升,一般约在38℃左右,局部无感染现象,持续2d~4d后体温可恢复正常,如出现高热不退,应酌情给予消炎、退热药物治疗。 如病人对线过敏,治疗后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较为严重,甚至切口处脂肪液化,线体溢出,应适当作抗过敏处理,必要时切开取线。 祛瘀通督刺血法 祛瘀通督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刺络放血的方法达到祛除瘀阻、畅通督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刺络可以明显改善局部或全身的微循环功能,祛瘀生新,使机体组织细胞和脏腑器官及时得到气血灌注而保持正常的功能,并且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操作方法 施术前准备 器材 皮肤消毒用品(0.5%碘伏、无菌棉签等)、7号一次性注射用针头、刮痧板、刮痧油、医用手套、75%酒精、95%酒精、各种型号火罐、止血钳或镊子、棉球、止血带、消毒纱布及敷料、创可贴等。 选穴 大椎、脊柱、腰骶周围及腘窝等部位,寻找浮络作为刺血部位。 施术步骤 寻找浮络 在上述选定的穴位和部位周围,寻找浮络,“浮络”即体表可见瘀滞怒张的浅表静脉。《灵枢·经脉篇》“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结上”即是“浮络”,急刺之可“出其血”“泻其邪”。 备注:如果浮络不明显,可于上述选定的穴位和部位周围施以走罐或刮痧后,选取瘀滞明显处,作为刺络部位。 消毒 穴位常规消毒,医者清洗、消毒双手,戴医用手套。 点刺拔罐 ⑴点刺:对于浮络,医者一手持7号一次性注射用针头,对准所选明显浮络,快速点刺,不留针,每处点刺1~3针,深约3~5mm;对于走罐或刮痧后出现的明显痧点,每处点刺3针,深约5~10mm。 ⑵拔罐:点刺后速用闪火法加拔火罐,留罐10~20min。 腰背部放血,可先行在督脉、膀胱经刮痧或走罐 刮痧或走罐后,寻找瘀滞明显处(痧点)作为点刺部位 于瘀滞明显处,点刺并加拔火罐或真空罐 四肢部放血,可在放血部位近心端扎止血带 下肢部放血,肌肉丰厚处点刺后,可加拔火罐 术后处理 去罐后,用消毒纱布擦去局部血污,局部用消毒纱布按压止血后,针孔处再次常规消毒,创可贴固定。 每周治疗1次为宜。 注意事项 对患者作好必要的解释,以消除思想顾虑。 刺络局部、火罐等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点刺时手法宜轻、稳、准、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入太深,创伤过大,损害其他组织。 切勿伤及动脉。 体质虚弱者、孕妇、产后及有出血倾向者,均不宜使用本法。注意患者体位要舒适,谨防晕针。 补肾通督灸法 补肾通督灸法是从传统的和民间的灸疗方法中挖掘和总结出来的一种特殊灸法。它涵括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发泡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优势,直接作用于发病部位,使治疗直达病所,充分发挥了经络、腧穴、艾灸、药物及发泡的综合治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呼吸总论慢支肺气肿课件.ppt
- 听神经瘤课件_5.ppt
- 哈乐在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课件_1.ppt
- 掌控中考(云南专版)2017中考化学_第一部分 教材系统复习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ppt
- 掌控中考(云南专版)2017中考化学_第一部分 教材系统复习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学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ppt
- 掌控中考(云南专版)2017中考化学_第一部分 教材系统复习 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教学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哺乳期乳腺炎课件.ppt
- 掌控中考(广西专版)2017中考化学_第一部分 教材系统复习 第11单元 盐 化肥教学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听神经鞘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图文课件.ppt
- 周妇科卵巢癌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