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河两岸防洪工程工程地质察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河两岸防洪工程工程地质察报告

第一章 前 言 1.1自然地理概况 x古镇是x省最西侧的一个古镇,地处x市x县西北角,为x三省交界处,西与x省x县相接,北邻x省x县、x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东距x县城110km,西距著名风景区九寨沟227km。全镇总面积208平方公里。本区原属川地羌汉杂居区,明成化年间,此处朝廷命名为永宁里;清光绪年间为宁羌州西路18牌;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乡民以一颗大青木树为象征,更名为x。 此地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x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秦蜀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边贸重镇,早在三国时期,邓艾攻蜀时部队曾从此地入境南下;明末崇祯十年(1637年)闯王李自成义军此地入川占领x县;清太平天国兰大顺义军与官军曾在此境内秦家垭鏖战;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民党军第1师、第64师曾驻扎在该地,企图进入x和x阻挡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1949年10月胡宗南骑兵第二旅旅长吕继化率残部在该处驻扎9天,企图利用自然地形负隅顽抗;1950年人民解放军19军171团一个营驻军x。 x古镇因魏辅唐和古建筑而名声大振。由于魏辅唐的不同经商理念和与众不同的土政策和宽松的环境,此处构成了一个安全的“世外桃源”, 被誉称为“青木国”,外地各行各业人士纷至沓来;该处古建筑虽历经百年沧桑,现仍然保存有大量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古祠、古栈道、古建筑群等历史古迹。古建筑主要以回龙老街为主,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街长868m,宽4m,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保存度达80%。现在老街建筑风格有明清时期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这些不同风格的古建筑群,古朴独特,雕梁画栋,风格典雅,是不可再造的历史文化遗产;古镇北面为x国家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古镇民风淳朴,建筑具有较强的陕南建筑特色,保留了较好的原生态古镇风情。据最新的“美景中国旅游总评榜”中,x分别以“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古镇”和“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乡村旅游”入围排行榜单第一名。 1.2工程概况 x古镇x河两岸防洪工程,上游自铁索吊桥起,下游至x大桥,与大桥下游已成堤防相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体系,全长3042m。其中x河左岸1233m,右岸1553m,支流256m。 x河河道总长31.60Km,流域面积178Km2,平均比降3.26%。发源于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x老街流至金山寺乡,最后汇入广元市白龙湖。x古镇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5 km2,河长15km,两岸山势陡峻,灌木丛生,为本省暴雨多发地带,洪水陡涨陡落,给古镇带来巨大洪水威胁。为此,政府对河道洪水灾害治理高度重视,将河道防洪治理列入2011年主要的建设日程。 2010年11月,受x镇政府委托,我公司队承担“该段防洪工程地质勘察任务。接到任务后,公司立即组织相关技术员进行现场踏勘,搜集有关资料,外业工作也随之展开。 1.3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依据的主要规范有: (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 (3)《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 (4)《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5)《x省地质灾害图册》(x分册) 1.4勘察任务、方法及完成勘察工作量 依据现行规程、规范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为: (1)调查区域地质构造情况,对工程区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 (2)查明新建堤防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3)进行天然建筑材料调查。 本河段为x河上游河段,河床大部分基岩裸露,两岸基岩埋藏浅,覆盖层厚度不大,一般为2.0~3.5m,估计最大约5.0m,且部分河岸为基岩岸坡。鉴于此,本次地质勘察主要采用地表地质调查、测绘。 本次勘察线路长,工作量大,持续时间较长。外业工作于2011年10月1日开始,于本月3日完成外业勘探工作。随之内业资料整理工作全面展开,于2011年11月15日完成本次全部勘探资料分析整理工作。其完成主要工作量见附表1-1。 完成主要勘察工作量 附表1-1 序号 勘 察 项 目 单位 工作量 备 注 一 工程地质调查及测绘 1 1:1000 平面地质测绘 km2 2.0 2 1:1000纵剖面地质测绘 km 3.06 3 1:500 横剖面地质测绘 1.20 4 天然建材调查 台班 日 1 本次工程勘察成果:可供参考的地质资料主要有:《x省区域地质志》、1:20万区域地质图(x幅)。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地形地貌 本区位于秦岭、巴山两大山系交汇地带,受秦岭纬向构造和巴山弧形褶皱带的影响,山势陡峻,沟谷深切,多成“V”型谷。地貌单元主要以剥蚀山地为主,北部秦岭中、低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