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于家堡融区车型系统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第一章 总体概述
项目简况
第二节 工程概况
施工环境
周边环境
交通状况
二、周边建筑
03-04地块、03-06地块、03-11地块、03-14地块、03-15地块、03-18地块、03-21地块、03-20地块、03-25地块。其中,大部分地块的围护结构及地下结构均已施工完毕或处于在施状态。车行系统一期工程利用相邻地块的围护及止水结构,补充部分围护止水结构后即可实现基坑封闭。
一、场地地层分布及土质特性
场地埋深7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9层,按物理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18个亚层。
1)人工填土层(Qml)
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一般1.30~4.50m,底板标高一般0.96~-3.54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杂填土(地层编号1a):分布不连续,局部缺失,厚度一般0.40~4.20m,呈杂色,松散状态,由砖块、废土及建筑垃圾等组成。
第二亚层,素填土(地层编号1b):分布不连续,局部缺失,厚度一般0.60~3.00m,呈褐~褐黄色,软塑状态,粘土、粉质粘土质,含砖渣、石子,属中压缩性土。
人工填土层土质结构差,不均匀,人工扰动大,填垫年限一般不足十年。
2)全新统上组第Ⅰ陆相层(Q43al)
一般位于埋深约3.50m以上,分布不连续,厚度一般0.40~2.80m,顶板标高一般0.96~-1.39m,
主要由粘土(地层编号4)组成,呈褐黄色,软塑状态,无层理,属高压缩性土。局部为粉质粘土透镜体。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砂粘性有变化,分布欠稳定。
3)全新统中组第Ⅰ海相层(Q42m)
一般位于埋深约3.50~19.00m段,局部底板较深在25.00m左右,揭示厚度一般为14.00~16.70m局部厚度较大为18.20~21.90m,顶板标高一般为0.07~-2.36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5个亚层。
第一亚层,淤泥质粘土为主(地层编号6a): 分布不连续,厚度一般0.8~5.30m,呈灰色,流塑状态为主,有层理,含贝壳、腐植物,属高压缩性土。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透镜体。
第二亚层,粉质粘土为主(地层编号6b):厚度一般5~9.20m,局部厚度较小为1.00~3.00m呈灰色,软塑状态,砂粘互层,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该亚层土水平方向土质砂粘性有一定变化,局部夹粉土透镜体(地层编号6bt),灰色,稍密~中密状态,厚度一般为2.50~4.80m,属中压缩性土。
第三亚层,淤泥质粘土为主(地层编号6c):厚度一般3.50~11.50m,呈灰色,流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粉质粘土、粘土透镜体。
第四亚层,粉质粘土为主(地层编号6d):厚度一般1.00~4.00m呈灰色、软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粘土透镜体。局部缺失。
第五亚层,粉土(地层编号6e):分布不连续,厚度一般0.70~6.90m,呈灰色,中密~密实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
该成因层中第一亚层淤泥质粘土(地层编号6a):分布欠稳定,局部缺失;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b)局部夹粉土,水平方向土质均砂粘有变化;第三亚层,淤泥质粘土(地层编号6c)、第四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d)水平方向土质总体均匀,厚度有所变化。第五亚层粉质(地层编号6e)水平方向土质较均匀,分部欠稳妥,局部底板起伏较大。
4)全新统下组第Ⅱ陆相层(沼泽相沉积)(Q41h)
一般位于埋深约19.00~22.50m段,分布不连续,厚度一般为0.50~3.50m,顶板标高一般为-16.26~-18.85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7)组成,呈灰黑~浅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腐植物、有机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为粘土。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总体较均匀,局部厚度有所变化,分布较稳定,局部缺失。
5)全新统下组第Ⅱ陆相层(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41al)
一般位于埋深约22.50~25.00m段,局部缺失,厚度一般为0.70~5.10m,局部厚度较大为6.70~8.80m,顶板标高一般为-18.20~-22.21m,其中在03-06地块局部顶板较高为-16.33~-16.94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8)组成,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粘土、粉土透镜体。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总体较均匀,局部砂粘性有变化,厚度、顶底板理深均有所变化。
6)上更新统第五组第Ⅲ陆相层(Q3eal)
一般位于埋深约25.00~33.50m段,厚度一般为6.00~12.10m,局部厚度较小为2.70~4.50m,顶板标高一般为-18.93~-23.70m,局部顶板标高较低为-24.95~-25.79m,主要由粉砂、粉土(地层编9)组成,中密~呈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