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申报自评估报告参考样式.doc

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申报自评估报告参考样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申报自评估报告参考样式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 自评估报告 (公共建筑)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 自评星级: 填写说明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 2.一般项六类指标分别评分,每类指标一般项总分为100分,所有优选项总分为100分,存在不参评项时,总分不足100分,应首先按比例将总分调整至100分再计算各指标的得分。 3.参评条文内容如果出现设计阶段不参评单项,应首先按照比例将剩余参评项总分调整至该条文满分再计算实际得分。 4.“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控制项满足要求的项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填写“×”;一般项与优选项满足要求的项填写得分值;不满足要求的项填写“×”;不适用的项填写“/”,规划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 5.“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指定到单个具体文档。 6.本报告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7.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 目 录 一、自评总述 1 二、自评内容 2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2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4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3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62 5.5 室内环境质量 80 5.6 运营管理 99 5.7 项目加分项 113 三、附录 I 附录一 节能计算报告要求 I 附录二 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II 附录三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II 附录四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V 一、自评总述 经自评估,本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优选项得分达到设计阶段______星级的标准。得分标情况见表1: 表1_____________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达标情况 一般项(共43项) 优选项数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运营管理 共6项 共10项 共8项 共7项 共6项 共6项 共16项 达标 不达标 不参评 得分 权值 0.10 0.25 0.15 0.15 0.20 0.15 0.2 加权得分 加分项得分 总得分 总得分=∑指标一般项得分×权值+优选项得分×0.20+加分项得分×0.5 项目效果图 二、自评内容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名称 类别 编号 标准条文 分值 设定 达标 判定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5.1.1 场地建设不得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有价值的植被和其它保护区。 5.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在建筑场地内进行土壤氡含量和土壤污染程度的检测,并采取应对措施,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5.1.3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其它建筑日照与采光的要求。 5.1.4 公共建筑用地内配套设置的自行车、汽车停车场地或停车库按照《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T29 - 6规定配置。 5.1.5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1.6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和安全的具体措施,应符合《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规程》〔DB29 - 200 -2010〕的要求。 — 一般项 5.1.7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5 5.1.8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20 5.1.9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15 5.1.10 种植适宜天津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环境无害的植物,本地植物指数不低于70% 。采用包括乔、灌、藤、草多层次结构的复层绿化。 15 5.1.11 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得超过500m。 15 5.1.12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20 优选项 5.1.13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经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2 5.1.14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 2 5.1.15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0%。 6 控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