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质谱法.doc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质谱法 9.1 概 述 质谱分析法(mass spectrometry)是通过样品离子的质量和强度的测定,来进行成分和结构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1.质谱过程与光谱过程对比 图9-1 质谱过程与光谱过程对比 质谱与光谱的过程类似,但基本原理不同(图9-1) 图9-1(3)显示了质谱的全过程:样品通过进样系统进入离子源,由于结构性质不同而电离为各种不同质荷比(m/z)的离子碎片,而后带有样品信息的离子碎片被加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其磁场作用下,离子的运动半径与其质荷比的平方根成正比,因而使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磁场中被分离,并按质荷比大小依次抵达检测器,经记录即得样品的质谱(mass spectrum MS)。 2.质谱分析法的特点和用途 质谱是定性鉴定与研究分子结构的有效方法。主要特点是: (1)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目前有机质谱仪的绝对灵敏度可达5 pg(pg为10-12 g),有微克量级的样品即可得到分析结果。 (2)分析速度快:扫描1~1000u①一般仅需1~几秒,最快可达1/1000秒,因此,可实现色谱-质谱在线联接。 (3)测定对象广:不仅可测气体、液体,凡是在室温下具有10-7Pa蒸气压的固体,如低熔点金属(如锌等)及高分子化合物(如多肽等)都可测定。 质谱法的用途: (1)求准确的分子量:由高分辨质谱获得分子离子峰的质量,可测出精确的分子量。 (2)鉴定化合物:如果事先可估计出样品的结构,用同一装置,同样操作条件测定标准样品及未知样品,比较它们的谱图可进行鉴定。 (3)推测未知物的结构:从离子碎片获得的信息可推测分子结构。 (4)测定分子中Cl、Br等的原子数:同位素含量比较多的元素(Cl、Br等),可通过同位素峰强度比及其分布特征推算出这些原子的数目。 9.2 质谱仪及其工作原理 9.2.1 原理 图9-2是质谱仪的示意图。质谱仪由离子化、质量分离和离子检测等三部分组成。 被气化的分子,受到高能电子流(~70eV)的轰击,失去一个电子,变成带正电的分子离子。这些分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又碎裂成各种不同质量的碎片离子、中性分子或自由基。 在离子化室被电子流轰击而生成的各种正离子,受到电场的加速,获得一定的动能,该动能与加速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9.1) m——正离子质量,v——正离子速度 z——正离子电荷,V——加速电压 图9-2 质谱分析仪示意图 加速后的离子在质量分析器中,受到磁场力(Lorentz 力)的作用,作圆周运动时,运动轨迹发生偏转。而圆周运动的离心力等于磁场力: m · =Hzv (9.2) 式中H—磁场强度,R—离子偏转半径。 经整理: (9.3) (9.4) 后边两式,为磁偏转分析器的质谱仪方程。式中单位m,原子质量单位;z,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H,高斯;V,伏特;R,厘米。 在上式,依次改变磁场强度H或加速电压V,就可以使具有不同质荷比m/z的离子按次序沿半径为R的轨迹飞向检测器,从而得到一按m/z大小依次排列的谱—质谱。 9.2.2 离子源 离子源的功用是将样品分子或原子电离成离子。质谱仪的离子源种类很多,其原理和用途各不相同,离子源的选择对样品测定的成败至关重要,尤其当分子离子不易出峰时,选择适当的离子源,就能得到响应较好的质谱信息。下边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离子源。 1.电子轰击源(Electron impact Source EI) 电子轰击源由离子化区和离子加速区组成(见图9-3)。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用(8~100ev)的热电子流去轰击样品,产生各种离子,然后在加速区被加速而进入质量分析器。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离子化方法。 利用电子轰击源得到的离子流稳定性好,碎片离子产额高,应用广泛。但当样品分子量太大或稳定性差时,常常得不到分子离子,因而不能测定分子量。 图9-3 电子轰击源 A:阳极 C:阴极(灯丝) i:电子流 R:排斥 S1,S2:加速极 F:聚集极 I:离子流 2.化学电离源(chemical ionization Source CI) 化学电离源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发明的一种软离子化技术。它与EI不同,样品不是通过电子碰撞而是与试剂离子碰撞而离子化。(图9-4)为化学电离源示意图。样品放在样品探头顶端的毛细管中,通过隔离子阀进入离子源。反应气经过压强控制与测量后导入反应室。反应室中,反应气首先被电离成离子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