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报道侵权诉讼应对措施及风险防范.docVIP

网络新闻报道侵权诉讼应对措施及风险防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新闻报道侵权诉讼应对措施及风险防范

网络新闻报道侵权诉讼应对措施及风险防范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网络服务商对网站中侵权内容承担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义务。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删除报道可以降低或消除法律风险,但过度使用这一手段也会阻断合法新闻内容的传播,损害公众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删”与“不删”首先要看报道是否构成侵权,对没有“严重失实”和“基本内容失实”的不能删除。此外,还应提高网络媒体工作者的法律素养,注意风险防范,妥善应对。   关键词:网络新闻报道 侵权 删除 法律素养   【中图分类号】 DF529 【文献标识码】 A   互联网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引发的网络侵权也日益增多。201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构成网络侵权的主体共有两个,即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其中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规定相对详细,即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被侵权人有关侵权的通知后,如果不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近几年,针对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的侵权投诉及诉讼明显上升。就中央电台而言,仅2011年,针对批评性报道侵害名誉权的投诉就有9起,相关诉讼截至2012年12月也已经有4起,且都与网站有关。对于网络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投诉及诉讼,有的媒体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错失了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导致败诉;有的媒体不问情况,以一删了之的方式规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两种方式都并非应对网络新闻报道侵权诉讼的最佳方式。网络媒体如何在保障他人名誉权的前提下正确行使新闻报道的权利、如何在应对名誉侵权诉讼时正确使用删除报道的措施,成为网络媒体新闻报道尤其是批评性报道时须面对的问题。   一、网络新闻报道“删除”与否的标准   根据《侵权责任法》对网络侵权的规定,如果网络新闻报道含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内容,新闻报道的提供者以及网站管理者应该及时采取删除、屏蔽、???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否则需承担侵权责任以及连带责任。正是由于该条规定的威慑力,很多新闻媒体包括网站,在接到名誉侵权投诉及诉讼时,大都会在第一时间采取删除、断开链接等方式进行处理。这已经成为一般商业网站处理此类投诉的惯常做法。但问题在于,如果删错了怎么办?如果删除了公众有理由知道的内容又怎么办?   删除报道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甚至是避免承担侵权责任,但是一味采取删除报道的做法不仅可能阻断合法新闻内容的传播,侵害公众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事人滥用名誉权制度进行“维权”的局面。因此,面对名誉权投诉或诉讼,删除报道不是唯一的做法,更不是最好的办法。   2011年8月,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播出了河北省黄骅市畜牧局在对外承包其下辖畜牧场的过程中重复发包,使国有资产受到损失的新闻报道。该报道播出后,中国广播网以“河北黄骅畜牧局‘一物二卖’,时任局长副局长说法‘打架’”为题刊登了报道内容,并被多家网站转载。不久,报道中的当事人之一——畜牧场的承包商寇某以名誉权受损害为由将中央电台起诉至法院,要求中央电台删除中国广播网的报道及转载文章,并在相应的影响范围内向其赔礼道歉。   中央电台接到起诉后,并未盲目采取删除报道的做法,而是与该报道的记者积极沟通并对新闻报道仔细分析,发现报道中虽有个别瑕疵,但基本内容是客观准确的,并未侵害对方名誉,不构成新闻侵权。基于这种判断,中央电台积极应诉,据理力争,一审、二审均获胜诉。这既维护了新闻媒体自身的形象和声誉,也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可见,删除并非应对网络新闻报道名誉侵权之诉的最好选择。“删”与“不删”首先要看新闻报道的瑕疵是否符合法定的侵权要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可见,如果新闻报道没有达到“严重失实”“基本内容失实”,就不构成侵权,司法对“轻微失实”或“局部内容失实”给予了一定的宽容,表现了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支持。对于报道中存在轻微、局部失实的,媒体可以按照新闻工作的规律,以更正报道、连续报道等报道方式弥补原报道的不足,使新闻事实进一步接近真相。   二、网络新闻报道侵权诉讼的应对策略   新闻媒体及刊载新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