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性自我实现文学幻想
女性自我实现文学幻想
作者简介:
杨欣(1984-),女,重庆教育学院外文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德语语言文学研究,(E-mail)yangxin7107@。
①就图兰朵的中国身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穆宏燕老师已做了深刻的研究,详请参见:穆宏燕,文章《图兰朵怎么成了中国公主》,《北京青年报》2008年1月7日“历史纵横版”。穆宏燕,论文《再谈图兰朵的中国身份——与谭渊先生商榷》,《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2期。
摘要:
通过对父权制和19世纪初德国妇女生存状况的阐述,分析了席勒著名改编戏剧 《图兰朵——中国公主》 中女主人公在同父皇阿尔图姆和整个父权制度的斗争中发现自我、寻找自我的成长过程,研究了图兰朵的荣誉和自尊与爱情间的冲突与和解,以及通过猜谜的手段拒绝,甚至杀害众多求婚者,最终找到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的爱情,最终走向成熟的自我实现过程。
关键词:父权制;图兰朵;谜语;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162-04
《图兰朵》是大文豪席勒改编的一部戏剧,在他的作品中,各种女性形象特别引人注目。《阴谋与爱情》中的路易斯,《玛丽亚·斯图亚特》中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奥尔良的姑娘》中的约翰娜,《墨西拿的未婚妻》中的唐娜·丽莎贝拉等。这些女性角色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在后期创作的戏剧中,女性从家长制的社会准则中解放出来的要求呼之欲出,她们与其早期戏剧中的那些完全依存于男性,深受家长制思想毒害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图兰朵与其她的女性形象不同,她既不像《阴谋与爱情》中的路易斯那样顺从软弱,也不像《奥尔良的姑娘》中那个能够拯救整个民族的女英雄约翰娜。它描述的是一个中国公主①竭力改变自己作为女性在恋爱和婚姻中的被动地位,在反抗父权制压迫的斗争中不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
这个图兰朵,她是一只猛虎,
可是只对前来求婚的男人才是如此,
平素对于所有的人都极为和蔼仁慈,
高傲乃是她唯一可以指摘的过失[1]458。
图兰朵的形象不同于传统文学作品中任何一个女主人公,她不符合父权制下的女性本质观念,她“天资聪慧,遐迩闻名,惊人美艳”[1]453,却“生性倨傲,目无下尘,极端憎恶缔结姻缘”[1]453,因为她“对所有的男人都深恶痛绝”[1]474,所以她对父权制的代表人物——前来求婚的王子狠下毒手。图兰朵对男人为什么
如此憎恨?她真是父皇口中的生性凶残的“魔头”[1]479,臣民口中的“蛇蝎美人”[1]476吗?虽然故事发生在北京,但是波恩大学的汉学教授沃尔夫冈·顾彬认为,我们应该把这个故事放在欧洲思想史背景下进行解析[2],因此,笔者通过探讨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社会背景下,女主人公图兰朵在反抗父权制的过程中自我的实现,反映女性对自主、独立、荣誉、自尊的追求。
一、图兰朵与父权制的冲突
父权制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男女二元思想,“它建立在男性行为准则(性别歧视)基础之上”[3],只表达了一个性别,及以男性为中心的思想,女人被视为这一准则的偏离,她们在父权制中是缺席和缄默的。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代表作《第二性别》,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其中谈及了女性的被压迫史。她指出,女性被压迫的历史从青铜器时代就已经开始,随之而来的是数千年之久的女性歧视和父权制。男人不仅视女人为“下等人”,还视她们为“异类”“非男性”“非完整人类”[4]。家长制的权力结构早在7 000年前就已经形成,由文中隐射出的19世纪初的欧洲也不例外,正如图兰朵的苦诉:我放眼看去,整个亚洲女人都备受屈辱,/奴隶的枷锁注定了必须忍受[1]485。妇女们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必须臣服于他们。父权制的价值观往往潜伏着男女对立,男性是主动者和胜利者,而女性等同于被动者和死亡。整个社会由男性主导,女性必须屈从于女性的从属地位,这被认为是自然的,因而女性是不会有出头之日的,是人们“看不见的”。在一个典型的家长制的家庭中,女人只有一个范围有限的私人领域——家里,她们完全依赖于丈夫和家庭,不能独立建立与外界的关系。女儿也不是自己的主人,她们的婚姻由父亲安排决定,她们没有选择自己婚姻的自由,她们的话语权被家长制剥夺。
但图兰朵不同于普通的妇女,她是公主,皇帝的女儿,生来就属于统治阶层,这个高贵的地位给了她一定的话语权。也正因为如此,她才有这个勇气对传统思想进行挑衅,拒绝父亲的指婚,为自己的婚姻寻求自决的权力。这一做法是对父权社会秩序的公然反抗。为给整个备受屈辱、背着奴隶枷锁的亚洲女性报仇,也为了让自己逃脱这种指婚的枷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