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通地理学-气象部教案(气象学与气候学部分)
《自然地理学》教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部分
教材:
自然地理学 潘树荣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周淑贞主编 《气象学与气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地理学 王 建 高等教育出版社
3、第四纪环境学 夏正楷 北京大学出版社
4、气象学与气候学 周淑贞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水文与地貌 周泽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中国农业气象灾害概论 张养才 气象出版社
7、现代天气学原理 伍荣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
8、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
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和垂直分层,着重了解几种主要气体成分的作用及大气污染
掌握大气的热力状况和水分状况,重点掌握地球温度的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分布及异常现象
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规律及大规模的大气运动——大气环流的形成及天气
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异常引起的灾害和气候的形成、特点及分布
教学重点
水热分布特点及异常
天气系统和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难点——大气环流
教学方法——以讲授方法为主,兼用启发式、实际调查等方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一、气象学和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研究对象
1、气象学——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用于指导生产实践的科学。
2、气候学——研究地球上的气候。主要研究气候的形成、类型、分布、变化规律,总结各地气候资源,为生产服务。
(二)主要研究内容——见目录,了解
(三)主要任务——P3,了解
二、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自学,了解
主要经历了:萌芽时期、发展初期和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第二节 气候系统概述
气候系统——指包括大气圈(主体)、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5个子系统)在内的能决定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一个统一的物理系统。系统的能源是太阳辐射,在太阳辐射作用下,气候系统内部会产生一系列的复杂过程。见P8图
一、大气圈概述 掌握
大气圈——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周围聚集着的一个气体圈层。
广度:地球上没有一点不在其笼罩之下
厚度:地球上没有一座山峰能穿透大气层,珠峰与之相比也仅是“沧海之一粟”
人类就居住在大气圈底层的下垫面上,所以大气的存在与人类、生命有机体息息相关。例如:大气可为人类提供呼吸的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表层,保护地球的生命体等。
一)大气的组成
(一)干洁空气——大气中除水汽和杂志以外的全部混合气体。
1、组成成分
主要成分:N、O、Ar 三者容积占99.9%
稀有成分:CO2、H、Ne、O3等,含量不足0.1%
一般把大气当作分子量28.9的“单一成分”。
2、四种主要气体的含量和作用
1)氮(N):容积占78.09%,质量占75.52%,常温下不活跃,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只能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少量固定在土壤中。
作用:
生命体的几蹦成分(氨基酸)
制造合成氨的原料
冲淡氧,使氧浓度不至于过浓,氧化作用过激烈
2)氧(O):容积占20.95%,质量占23.15%
作用:
呼吸作用的主要气体(贵州有一民妇29天没喝水还活着,但人不能没呼吸)
进行各种氧化作用
3)二氧化碳(CO2):20km以下平均含量约为0.03%
来源:火山喷发、动植物呼吸、有机体燃烧等
分布:夜间大于白天,阴天大于晴天,城市大于农村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大工业区和城市上空CO2含量高,达0.05%至0.07%;
1956-1979年,平均每年增加约23×108t;
1975年大气中CO2本底浓度约为324×10-3ml/L,比工业化前的浓度高10%;
目前CO2以每年0.7×10-3ml/L的速率增长。
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
保温作用(见补充资料)
后果: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小岛没了、沿海被淹、洪涝灾害加重等;雪山上的积雪减少——滑雪场倒闭;动物变性——澳大利亚的鬃狮蜥由雄性变成雌性;吸血蛾数量增加——芬兰;冰架崩塌——南极半岛的拉森A和拉森B冰架崩塌等。
2002年5月22日早间新闻(东方时空)报道:南极半岛的拉森B冰架发生崩塌,崩塌面积达3000多km2,比上海市面积大。专家认为:冰架崩塌系全球气候变暖所致,它造成的危害有: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可用的陆地面积)减少 造成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繁、人类疾病和农业病害发生,及各行各业均受到影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拉森B冰架崩塌是继1995年拉森A冰架崩塌后的又一次大冰架崩塌,预计5-10年后可能还有大冰架崩塌。因为非洲的乞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