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山区油茶炭疽病发生与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皖南山区油茶炭疽病发生与防治

皖南山区油茶炭疽病发生与防治   皖南山区是我国油茶的主要产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人工栽培油茶总面积逾6.67万hm2。油茶在皖南山区发展较快的原因,除了气候非常适宜其生长外,与油茶投资少、见效快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有关。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其枝多叶密,自然分布于皖南山区海拔1 100 m以下的向阳山坡地,在土层深厚的酸性土中生长良好。但人工油茶林基本是以纯林形式栽培,主要是为了集约经营和管理,给油茶病害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皖南山区油茶主要受炭疽病、软腐病和煤烟病等危害,其中又以油茶炭疽病最为普遍、严重,几乎整株都可能发生该病害,发病后常引起枯梢、落叶、落蕾、落果和整株病死等,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和产量[1]。   1发病症状   1.1嫩梢发病症状   皖南山区嫩梢染病时间一般在春、夏、秋3季。春季多在基部嫩梢上有病斑,多呈椭圆形或舌状褐色,发病后病梢慢慢弯曲和落叶;夏季和秋季在树干、树基和大枝上萌发梢或不定芽上出现病斑,症状和春季基本相同,但部位以中部居多,在二至四年生枝条上病斑多为梭形并伴有下陷的溃疡斑。树干和大枝多为轮状大型病斑,并由外向内逐层下陷,木质部灰黑色[2]。   1.2叶发病症状   皖南山区染病油茶嫩叶发病时间一般在2—9月。病斑多在叶缘、叶尖部位,一般呈不规则或半圆形黑褐色,常常伴有不规则轮状细皱纹,边缘紫红色;老叶的病斑下陷,褐色或黑褐色,常有不规则较稀轮纹,病斑的边缘有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环,老叶发病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上有轮生小黑点,每一轮纹在叶背呈褐色隆起。   1.3芽发病症状   皖南山区染病的油茶,叶芽和花芽上易发生炭疽病,多在鳞片基部出现不规则或半月形病斑,颜色大多呈黑褐色,极少呈黄褐色,叶芽和花芽发病后期呈灰白色,有时伴有黑斑纹。在花芽上的病斑可以侵入深至子房柄;花瓣发病后基部病斑为黑褐色,多呈半圆形。   1.4果发病症状   皖南山区油茶果发病初期,果面上会先出现红褐色小点,之后慢慢扩大,颜色也由红褐色变为褐色或黑褐色,在果径迅速生长时期发生的病斑,颜色???浅,呈浅褐色,果上有轮生的小黑点。特别是雨后、露水浸润或空气湿度大时,果上会产生粉红色颗粒状、粘质的分生孢子堆。一个发病果的表面一般有1~14个不等的病斑,病斑会扩展至联合,有的病果可沿病斑中部裂开,种仁病斑为黑褐色,成熟的种子病斑为褐色斑;未成熟的种子病斑黑褐色或褐色[3]。   2发生规律和传播方式   2.1发生规律   皖南山区染病的油茶在1年中被害顺序大多先是嫩梢、嫩叶、果实,其次是花芽、叶芽、初冬的花等。由病蕾发育成的花、幼果和枝端的病蕾痕可以继续发病,形成一个年周期的侵染链,可经冬季休眠后连接到次年春天。   皖南山区油茶炭疽病发生与温湿度有密切相关,早春湿度大,温度上升至14~18 ℃时,10 d左右即可发生病害;温度达到25~28 ℃时,病害迅速扩散蔓延。春雨早多,炭疽病相应早重,夏、秋季节降雨多、时间长,病害严重且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低山区比高山区病害发生较多、较重;阳坡、山脚、林缘多于阴坡、山顶、林内;施氮肥的重于施农家肥的林地。   2.2传播方式   皖南山区油茶炭疽病病菌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在油茶生长季节中可以反复侵染,主要是病菌分生孢子可以借助雨水、露水和风吹传播,从而达到反复侵染,病斑越多,侵染越大越快。在近成熟的果实受侵染后,可以形成种子炭疽,这也是带菌种子可以远距离传播的来源。特别是当年高感植株,如果处理不好,在次年会增殖病源,传播早且迅速。   3防治方法   3.1科学管理   进行科学的土壤管理,调整林分结构,保持林内油茶株间枝叶不相衔接的立木密度。垦复合理,多施腐熟有机肥,不套种高杆农作物,少施或不施氮肥。   3.2加强调种、调苗检疫   禁止从疫区调种,也不能从晒场油茶果中直接选种。来自非疫区的种子,播种前也要进行药物处理,可用0.2%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拌种。应选择正规的机构进行调苗,最好是近年培育的高产优质新品种,但是也不能盲目购进,要根据油茶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苗,确保栽植成活、成园和高产等。   3.3修除病源   早春后及时剪除病枝、病叶、病蕾等,修剪要至病部以下5 cm处,病果和病叶可以直接摘除,及时刮治大枝和树干上的病斑,刮口处要用75%酒精消毒,园内大枝和树干全部刮好后,再对刮口处涂抹波尔多液保护;初夏再次剪除当年染病的枝叶和蕾等病斑1次,修剪要至病部以下7 cm处,病果和病叶可以直接摘除,及时刮治大枝和树干上的病斑,刮口处要用75%酒精消毒,园内大枝和树干全部刮好后,也要再对刮口处涂抹波尔多液保护;冬季前可以在对树主干进行涂白保护,并在原刮口处再次涂抹波尔多液保护。修除的病源必须及时深埋,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