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压力与压强复习(一)
1、某种物质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 ;密度主单位是 ,1g/cm3= Kg/m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 。水的密度ρ= Kg/m3,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大小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密度表示了物质本身的一种________。
3、由ρ=m/v可知,ρ和m与v的比值有关,不能说ρ与m成 比,与v成 比。
由m=ρv可知,m一定时,ρ与v成 比;v一定时,m与v成 比;ρ一定时,m与v成 比。
4、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和用量筒测出被测物体的,然后利用密度公式 求出密度值。5、密度的应用(1) 利用公式 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2)利用公式 求质量。(3)利用公式 求体积。1帕。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位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为 帕。
10、由公式P=F / S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就可以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 ?? ?? ?? ?? ? 可以减小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到作用而产生的,由于液体具有性,使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或“小”)。13、上端开口、下部的容器叫连通器。当连通器里盛有同种液体,在液体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同一高度(压强相等是原因);如果连通器里面装的不是同一种液体就没有此现象。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受作用和空气具有性而产生的,大气对浸在其中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通常把 Pa的压强叫1个标准大气压,它相当于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强可以用气压计测量,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盒式气压计,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盒式气压计改装成的。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用吸管吸饮料利用的是______的知识;针尖做得尖锐是为了能产生很大的______;拦河大坝设计成下宽上窄形状的依据是________;(均填写所学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名称)(1)公式法: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
(2)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3)漂浮、悬浮(注意这两者的异同):F浮=G
(4)成因法:F浮 = F下 – F上 (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20、密度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相等/不相等),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较________,露出较______。一个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静止时,受到_______个力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二力平衡知识,这两个力大小___________。
2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
22、浮力产生的原因的原因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受到的 大于上表面受到的 ,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压力与压强复习(二)
1.为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某同学利用若干体积相等的铝块、铁块铜块和等器材进行了实验。他将铝块、铁块铜块放置在已调平衡天平的左右盘中,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⑴比较图(a)(b)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图(c)(d)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金属) 表二(乙金属) 表三(丙金属) 实验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实验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实验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1 10 27 4 10 78 7 10 89 2 20 54 5 15 117 8 20 178 3 30 81 6 30 234 9 40 356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