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格式中P词类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PN”格式中P词类探析

“V+P+N”格式中P词类探析   摘 要: 关于“V+P+N”格式中P的词类问题学界争论已久,归结起来有“介词说”、“词素说”、“过渡说”、“动词说”、“助词说”等五种论说。本文通过插入成分法排除了词素说,同形比较法排除了助词说,功能识别法排除了动词说和介词说,然后从正面论述了过渡说的合理性,最后提出在P的词类研究上仍需做的努力。   关键词: “V+P+N” 词类 过渡说   古代汉语中已有“V+P+N”①结构,如“学于余”、“卒于岁末”。对于“V+P+N”的语法结构,学界素来有“状语后置”和“介词结构作补语”之争,但“于”作为介词是没有异议的。随着语言的发展,P类词越来越多,除了“于”之外,还包括“在、到、给、向、自”等词。“V+P+N”结构越来越复杂,学界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P的词类研究包括在对这个结构的整体研究之中。将各家的观点提取出来可概括为“介词说”、“词素说”、“动词说”、“助词说”、“过渡说”。   关于P的词类归属可谓众说纷纭,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最为可取呢?本文试图通过排除法来进行推论。   一、插入成分法——排除词素说   词的内部结构非常紧密,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例如,“白菜”不能说“白的菜”,“控制”不能说“控和制”。词素说认为V与P之间结合非常紧密,不能插入其他成分,而且语音停顿也是在P之后,所以VP是一个词,P为词素。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根据。   首先,“V+P+N”格式中,V与P之间的结合并不十分紧密,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例如:   (1)轮(一圈就)到我了。   (2)谈(几句就)到深夜了。   (3)看(得/不)到希望。   (4)带(封信)给他。   (5)唱(支山歌)给党听。   (6)放(杯水)在桌上。   其次,语音停顿不仅与语法结构有关,还受到音节数量的影响,只能作为划分层次的参考标准。例如,“置于度外”中的语音停顿在“于”字后面,但这个结构实际上是省略了“置”后的宾语,如果把宾语补足,语音停顿就会发生变化,如“置个人名位于度外”,它的语音停顿便不在“于”后,而在“于”前。显然,“于度外”是一个介词结构,充当整个结构的补语或后置状语,而“置于度外”只不过是“置……于度外”的省略形式,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将其分析为述宾结构呢?语音停顿的不同只是由于人们的语言习惯具有趋平衡性,当一个结构中前后两个部分音节数失衡时,我们就会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习惯性地通过语音停顿的方式进行合理调节。上面例子中的“于”总是趋附于音节数较少的部分,我们可以认为它在作介词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衬音作用。   二、同形比较法——排除助词说   (一)P不属于结构助词   最容易使人误认为助词的P是“到”,“V+到+N(省)”格式中有一组句子与“V+得+补”格式非常类似,例如“跑到腿抽筋”与“跑得腿抽筋”,两个句子只有一字之差,意思也差不多,很容易使人认为它们是同构的,但如果仔细比较分析,就会发现它们实属异构。   1.语法结构不同   我们来比较下面一组句子(加星号代表句子不成立):   (1)跑到腿抽筋的程度。   *(2)跑得腿抽筋的程度。   第一组第(2)句后面不能加“的程度”,主要因为“腿抽筋”是主谓结构作“跑”的程度补语,如果加上“的程度”,“腿抽筋”与“的程度”结合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而名词和名词性短语是不能作补语的,所以(2)句不成立。而(1)句中可以加“的程度”,可见,“腿抽筋”并不是“跑”的补语。(1)句中“程度”是“到”的宾语,而“腿抽筋”是“程度”的定语,“跑到腿抽筋”实际上是“跑到腿抽筋的程度”的省略形式,因此,“跑到腿抽筋”中的“腿抽筋”是“到”的宾语。   2.动词语义有别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两个句子:   (1)跳到地板开裂。   (2)跳得地板开裂。   这两个句子中的“跳”有着细微的差别。我们可以说“跳绳跳到地板开裂”,但不能说“猛地一跳,跳到地板开裂了”;而“跳绳跳得地板开裂”和“猛地一跳,跳得地板开裂了”这两种说法都是成立的。原因在于,“到”有“到……为止”的含义,所以它前面的V是一种持续性动作,而“得”没有语义的限制,因此它前面的V既可以是持续的,也可以是瞬间性的动作。“跳绳”是一个可持续的动作,而“猛地一跳”只是一个瞬间性动作,所以可以说“跳绳跳到地板开裂”,而不能说“猛地一跳,跳到地板开裂了”。   再如,我们可以说“跳得高”、“跳得远”,但不能说“跳到高”、“跳到远”,因为这里的“高”和“远”已经将“跳”的语义限制在了“瞬间性动作义”上。   3.搭配能力有异   我们再来比较这两个句子:   (1)他跳舞跳得好。   *(2)他跳舞跳到好。   “跳舞”是持续性动作,但同样不能说“跳到好”,这又是为何呢?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到”后面一般不直接跟单独的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